大苍守夜人 第422节(1/2)

<dt css="rd">

&esp;&esp;千机算术,在白鹿书院也只是仅闻其名,而根本不知其妙,书院方面多次要求谢云将此算术传授下去,但谢云都以“法不轻传”为由拒绝,所有人都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以此为筹码,换来院长曲非烟的青睐。

&esp;&esp;曲非烟却没有任何反应。

&esp;&esp;所以,谢家千机算术,始终也没有传给算系的学子。

&esp;&esp;但今日,他打算讲了!而且还是“详论”!

&esp;&esp;林苏心头一跳,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些蠢事……

&esp;&esp;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都干过一些蠢事,比如说,为了彰显个人文名,将一些军械机密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导致先进武器被敌人学到,反过来在战场上痛击本国之人。

&esp;&esp;今日谢云干的事儿是不是也是这种类型?

&esp;&esp;算术,是实用性的学问,涉及国计民生,你不教本国人,反过来教敌国几个意思(赤国、大隅国、夜郎国都算是大苍的敌国,战斗直到如今都在进行中)?算不算是里通外国?

&esp;&esp;幸好随着千机算的讲解,林苏慢慢释然了。

&esp;&esp;因为他发现,谢云所讲的千机算……也太低端了!

&esp;&esp;一个简单的加法,被他弄得复杂无比,千机算这把“神器”,分成五层,第一层十根算骨,个位;第二层十根算骨,十位;第三层十根算骨,百位……运算的时候,高位与高位相加,满十进一……

&esp;&esp;这跟算盘的原理是一个样,但比算盘复杂了一百倍,而且还没有运算口诀,只能算是算盘的半成品。

&esp;&esp;好吧好吧,这样的下三滥你尽管去里通外国,把全世界的人都带沟里去,也不关我事……

&esp;&esp;他目光四顾,却看到其他人尽是兴奋的模样……

&esp;&esp;他没看错,其他人真的很兴奋……

&esp;&esp;这个时代,算术是偏门,没几个大儒研究这个,他们的算术是幼儿园级别的,还停留在“加什么数,数多少根木棒”的阶段。谢云抛出一个大杀器:一百加一百,不用数两百根算筹,直接在百位上一加一,你看这多方便?

&esp;&esp;众人如闻大道,茅塞顿开……

&esp;&esp;谢云越讲越兴奋,满面红光……

&esp;&esp;突然一道金光起,下方的池子中,三朵青莲浮出水面,三道莲花虚影出现在谢云的头顶。

&esp;&esp;众人彩声雷动,纷纷盛赞谢云,开算术一代先河,得三朵青莲,殊为不易……

&esp;&esp;林苏耳边传来一个声音:“你也是算术奇才,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esp;&esp;林苏侧身,看到了李归涵,她眼中略有几分疑惑。

&esp;&esp;“你觉得呢?”

&esp;&esp;“我觉得挺不错的,挺有启发性的……”李归涵道:“我听过术班老师授课,如果引入他手中这个计算工具,术班的算术会更上层楼……这个千机算的构造我记下了,随时可以复制出来!”

&esp;&esp;后面这句话,她用的是文道传音,旁人无法听见。

&esp;&esp;林苏轻轻摇头:“还是算了吧。”

&esp;&esp;“你觉得不能侵占别人的神妙法则?是不是太迂腐了?此人今日当众一讲,其他国家的人可都学去了,要是别国都会这种算法,而你大苍偏偏墨守成规,抹不下这个脸,算术这一领域,就被人赶超了……”

&esp;&esp;林苏打断她的话:“又有人上台了!”

&esp;&esp;第二个上台的人,是赤国的一个老头,此人论的是“儒家之仁”,他引经据典,将儒家典籍中记载的“仁”几乎都找了出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之仁,格局宏大无比,对君王仁,对同僚仁,对百姓仁,对敌人也仁……

&esp;&esp;必须得说,此人口才极好,煽动性极强,一番论述,口齿留香,论完,七朵青莲竞相开放,他头顶着七朵青莲兴冲冲归位。

&esp;&esp;第三位上台的,是夜郎国的人,此人神态高傲,站在高台,仰望天空开始论道,一番论道,三朵青莲,目空一切地上台,最终收获的青莲却也不过三朵,论道台将他打回了原形。

&esp;&esp;第四位五朵青莲。

&esp;&esp;第五位七朵青莲。

&esp;&esp;第六位是大隅国的一个大儒,他论的是兵。

&esp;&esp;“兵者,凶器也,君子不得已而用之,然兵之一道,狠勇为先,对己狠,对敌方勇……”

&esp;&esp;此人不再象是高台论道的大儒,而象是一个战场杀伐的将军,看台上青莲虚影摇曳,场中杀气顿生,在此人的字典中,用兵就是杀杀杀,自己的士兵也是朝死里折腾,而且是从小时侯就开始折腾,北国荒原之地,生下的孩子先用狼皮一包,丢到湖边过上一夜,死了就死了,没死的第二天抱回来,这就是兵苗!

&esp;&esp;药水浸,鞭子抽,到了八岁将其赶往狼群之中,活着回来就是一个好兵……

&esp;&esp;此人论道,分歧极大,场中半数宗师摇头,但最终,九朵青莲浮起,却代表了他取得了今日论道、到目前为止最佳的战绩。

&esp;&esp;又是几人论道,题材涵盖各种类型。

&esp;&esp;所得青莲也是三朵至七朵不等。

&esp;&esp;本日论道接近尾声,最后一个论道的,又是大苍之人,诗道大儒王成年。

&esp;&esp;第370章 大苍的高光时刻

&esp;&esp;“诗词之道,文道魅力之所在也,各人手中之杯,千古名句刻于其上:青庐草榻夜风寒,红壶小酌就谪仙,一句‘夜风寒’,写尽青莲山下当日的孤寂,然诗圣亦有名句:细雨和风渡漠川,夜风,和风,均是风,时不同,心不同,风也自不同,这,就是诗词中的变道……”

&esp;&esp;他以诗圣的千古名诗为眼,展开而来,引出他要讲的诗词“变道”,格局极大,破题极新,时不时引用几句诗圣名诗,搏得满场彩。

&esp;&esp;半个时辰之后,他唇齿生光,又半个时辰,下方池中光芒点点……

&esp;&esp;魏心余紧盯着下面的莲池,极其紧张……

&esp;&esp;林苏虽然依然靠在玉椅上没什么正经坐像,但睡意却也全无。

&esp;&esp;不得不说,王成年很聪明。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