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14节(2/2)

&esp;&esp;陛下性情宽仁,对他们这些老臣也素来优待,估计训斥两句就过去了。皇后娘娘的话……他们这些老臣,和皇后娘娘可没什么情分啊。

&esp;&esp;崔明用帕子擦擦汗:“反正你回去再想想吧。”

&esp;&esp;陈御史不知是不是也和崔明想到了一处,没有再吭声。过了好一会儿,他提高声音,对外面的车夫道:“前面左拐,到了都察院停一下。”

&esp;&esp;当天下午,霍皇后留在御书房旁听的消息就传遍了各部衙门。

&esp;&esp;吏部沉默,刑部沉默。

&esp;&esp;陆杭所在的礼部沉默。

&esp;&esp;六部衙门一下子哑了三部。

&esp;&esp;户部、工部瞧见这架势,立刻也跟上了他们的步伐,将下属们压得服服帖帖。

&esp;&esp;有心浑水摸鱼,也跟着发表一些看法的兵部尚书柳国公:“……”

&esp;&esp;他要是站出来发声,那就不是浑水摸鱼,而是成了出头鸟了。

&esp;&esp;国子监江祭酒也默默加重课业,让国子监监生们沉迷学业,无心议政。

&esp;&esp;端王也沉默了。

&esp;&esp;从那道册后圣旨颁布,再到何泰被下令处死,他就已经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

&esp;&esp;但如今听到这个消息,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输得如此彻底。

&esp;&esp;他所能给的,不及皇兄能给的十分之一。

&esp;&esp;肃亲王回京后小病了一场,听说此事后,长叹一声,彻底明白了帝后的心意。

&esp;&esp;他对两个儿子道:“陛下短时间内不会送走大公子的。”

&esp;&esp;如果陛下打算重新选一名宗室子好好培养,不会如此费心为皇后铺路的。

&esp;&esp;要说最群情激奋的,还是都察院的御史们。

&esp;&esp;副都御史也过来找陈御史讨主意。

&esp;&esp;陈御史还在惆怅着呢,一听这话,猛地坐直身子:“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事?”

&esp;&esp;副都御史不明所以:“是,属下过来的时候,消息已经在都察院传开了,就连各部衙门也都听到了风声。”

&esp;&esp;陈御史叹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我上午进的宫,中午出来,消息下午就传开了,你怎么想?”

&esp;&esp;那里可是御书房。

&esp;&esp;副都御史脸色微变:“大人是说,有人在故意传这些消息。”

&esp;&esp;陈御史直接下令:“压一压我们的人。”

&esp;&esp;副都御史道:“未必能全部压下去。”

&esp;&esp;陈御史道:“那些自作聪明的邀名之辈,还有一些被收买的人,不用理会,只要如你我这样的人不出面弹劾,娘娘不会误解的。”

&esp;&esp;副都御史暗抽一口冷气。什么叫“娘娘不会误解”?

&esp;&esp;莫非那个故意散出消息的人,是皇后娘娘?

&esp;&esp;余光扫见副都御史脸上的神色,陈御史低咳一声。

&esp;&esp;他不是怕了皇后娘娘,也不是担心什么敬酒不吃吃罚酒。

&esp;&esp;主要是陛下心意已定,多说无益,都察院接下来的精力还是都放在调查马政上吧。

&esp;&esp;……

&esp;&esp;霍皇后在御书房旁听君臣奏对一事,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esp;&esp;数日后的大朝会上,除了一些中层官员和低阶官员站出来弹劾外,三品以上的高官里,只有翰林院掌院出列表示了反对。

&esp;&esp;多少人将满含期待的视线落到陈御史头上啊,陈御史那叫一个泰然自若,岿然不动,半天下来,脚步是挪都没挪一下。

&esp;&esp;好不容易挪了一下,还是因为站累了,要换一个姿势。

&esp;&esp;消息传回凤仪宫,霍翎正拎着一个长木勺,在给面前的垂丝海棠浇水。

&esp;&esp;和煦的阳光落在她身上,霍翎被晃得眯起眼眸。

&esp;&esp;过来报信的崔弘益微微抬头,瞧见这一幕,又敬畏地深深低下了

&esp;&esp;头。

&esp;&esp;霍翎将手里的长木勺递给崔弘益,顺势扫了眼自己的掌心。

&esp;&esp;她没有疏于练字射箭,但有宫女日日为她涂抹香膏,养护双手,她手掌上的茧子变淡了许多,只有早已变形的无名指还如记忆一般。

&esp;&esp;从今往后,她要学习的东西,不再只是书法、棋谱、骑射。

&esp;&esp;她的地位,是真正不可动摇了。

&esp;&esp;她顺利迈出了从后宫到前朝的第一步。

&esp;&esp;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会这么默默坐在陛下身边,旁听他与朝臣奏对,一点点熟悉朝政,一点点发表自己的政见,一点点学会如何运用权力、执掌权力。

&esp;&esp;

&esp;&esp;朝臣们明面上不敢反对,心底还是颇有不满的。但很快,他们就没心思理会霍皇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