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2)

阿染的点贼能力以一月为期,一天都不能浪费了!

几天之后,易天赐在府城源源不断的接人,感叹:难怪前几任知府都干不下去,昌州府的百姓,是真没想好好种地!

净想着不劳而获。

一个月后,谢韵仪每天需要花一百五十两银子,给抓来的一万名以工赎罪挖井人,准备饭食。

林染要挖的是坎儿井,干旱少雨地方的人工地下暗渠。

没有风吹日晒的水干得慢。林染给谢韵仪和易天赐、蓝蓝讲这么做的理由,≈水存在地下暗渠里,需要的时候,就能从井里提上来。地势低的地方,露出一个坑洼,能直接舀水。≈

谢韵仪惊喜的瞪大眼:那昌州府就不怕旱了!

阿染姐姐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易天赐捂住胸口,惊道,天呐!简直就是旷古绝伦的造化变幻!闻之有幸,见之与有荣焉!

蓝蓝猛猛点头,脸上露出梦幻般的笑:若是我们将昌州府建成梁国的新粮仓,会名传千古的吧!

林染摇摇头:就算坎儿井四通八达,也远远够不上田地的用水量。况且,昌州府绝大部分土地,都不合适种庄稼。极端天气太多,很容易就颗粒无收。

一场狂风冰雹,就能毁了辛辛苦苦几个月种的庄稼。数着日子等收获,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收割的粮食,被风雨糟蹋殆尽。

这种经历有过几次,百姓们真很难说服自己好好种地。没有粮食拿什么活命?寻不到出路的人,就去偷去抢。

易天赐叹气:昌州府的官儿好难当。难怪陛下给我们越级升官,朝中都没人反对。

她有种,新人进官场,还没摸清楚状况,就被坑了的错觉!

女皇陛下,应该不会坑自己女儿吧?

远在京城的楚望月,帮着妻子批完奏折的间隙,想女儿了:景安想去历练,也不用非得去昌州府吧?朝中那么多能臣都束手无策,景安能有什么办法?咱们给她的银子,一文不剩全贴在昌州府,也是连个水花都听不着。

姬盛安老神在在:那孩子虽然经了磨难坎坷,然心志愈坚,满腔锐气不减。早些知道治国牧民的艰难,于心境沉稳上是好事。

楚望月斜一眼妻子,哼声:我知道,我就是心疼那孩子,这会指不定怎么发愁呢。

真愁人。蓝蓝往椅子后靠,跟着易天赐叹气:眼下昌州府只剩五万人,等日子安定下来,其中四万青壮都养孩子,才能快速恢复昌州府的人口。

易天赐紧接着:孩子长大之前,阿娘阿妈最好是在家就能赚到钱。昌州府种不了粮食,那就只能养牲畜。就算咱们买了牲口来,让她们帮着养,一片草场也养不了太多的牲畜,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这帮着养的办法,还是跟林染学的。

林染让孙秀秀家帮着养猪,孙秀秀家日子好过了,林染也拿到了钱。

谢韵仪微笑:从五万到大旱之前的二十万人口,衙门每年要补给孩子们的粮食,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我们就种草,养羊养牛养马。林染看一眼远处挖坑的几个队伍,另外,昌州府民风剽悍,合适走商。

走商?易天赐飞快的盘算,我们建十个商队,一个商队二百人,就是两千人。若这两千人背后是两千户,能保一万人口衣食无忧。

阿染刚才说到养草?谢韵仪疑惑的问,草还用养么?养什么样的草?

四人你一句我一句,规划昌州府百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赚钱路子。

谢韵仪一一记下,眼前的路越来越清晰。

先走商,赚钱。坎儿井必须一直挖下去。她笑眯眯道,不管我们在昌州府待几年,眼下百姓的日子要能过,未来百姓的长远生计,更要做好打算。

公主,午饭好了。长公主的管家荣千兰,在门口喊了一声,等着听吩咐。

她瞄一眼守在书房门口的苏长空,面色纠结,压低声问:苏统领,你觉得长公主住衙门合适吗?

长公主与知府大人还未成亲,整日腻在一起,夜里也睡一张床,传出去,两人的名声都不好听。

之前在路上也就罢了,这都到府城两日了,长公主一点建府另居的意思都没有。

苏长空抬眼:两位同知不也住衙门里?

跟着林染和谢韵仪抓了一个月的匪徒,见识了两人的武力和手段,苏长空现在对她们言听计从,死心塌地。

荣千兰幽幽的看她一眼:易大人和蓝大人年纪还小,能一样吗?

长公主和知府大人,那可正是血气翻涌,精力丰沛的时候!这两日子过得跟妻妻一样,长公主赖在知府后院不走,在外人看来,岂不是长公主硬贴一样?

有损皇家尊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