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凶手的杀人手法虽然一致,但作案过程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帝城案,凶手是袭杀,宁城案,凶手用七氟烷迷晕受害者绑架,并在受害者清醒的时候将她杀害,而阳城案死者胃里检测出了三唑仑成分,从死亡状态看,她是在昏迷中被杀的。”
“这是有目的性的改变,还是全凭喜好呢?”
会议室安静下来,这件事还真的不太好去分析。
耿建清看了过来:“你怎么想?”
陈益:“分割成两方面去看,第一方面是凶手的作案准备,第二方面是凶手的作案结果。”
“先说作案准备,凶手在帝城杀害夏青文的时候没有使用药物,原因应该在于非必要性,他根本不需要使用迷药,即可将夏青文在墓地刺喉。”
“宁城案,凶手在宁城对毕雪兰下手的时候需要绑架,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让毕雪兰失去抵抗,七氟烷是很好的选择。”
“阳城案就比较奇怪了,凶手和死者处在密闭的空间内,他没必要使用三唑仑。”
“再说作案结果,宁城案和帝城案死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被杀的,而阳城案死者是在昏迷状态下被杀的,这里面如果没有目的倒也罢了,如果有,那么必然和作案动机高度关联,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作案手法。”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我们分析的时候要互相都能说得通。”
陈益的话将本案带入深层次,查是查不到的,考验办案人员的逻辑性和犯罪心理学造诣。
连环凶手的犯罪心理很难揣摩,尤其是在没有受害者相同特征的情况下,会议室一时间变得沉寂。
大家都在思考。
走访工作室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说话的是耿建清,“宁城案倒也罢了,想要安全的绑架受害者,把她弄晕是最好的办法,但是阳城案凶手已经有了足够的作案条件,他完全可以像帝城案一般,对受害者进行袭杀。”
“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选择了使用三唑仑。”
“陈益,你是提出问题的人,能给出合理的推断吗?”
陈益开口:“如果凶手这么做是有目的的,那么就和掠夺有关,刚才秦队提到了掠夺性强迫症,凶手杀害三名受害者是想从她们身上得到什么。”
“具体得到什么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据此分析,凶手三种截然不同的作案准备,是不想破坏掠夺对象或者创造掠夺对象。”
“阳城案,受害者蔡雯雯必须处于昏迷状态。”
“宁城案,受害者毕雪兰必须处于清醒状态。”
“帝城案,受害者夏青文必须处于清醒状态,或者昏迷和清醒都可以,凶手省去功夫直接选择清醒。”
这番话比较深奥,让此案动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谢云志没有听懂,耿建清和秦河也是皱起眉头,清醒和昏迷,有什么区别吗?
“有最后结论吗?”耿建清问。
陈益回答:“没有。”
耿建清倒也不失望,深入去揣摩连环杀手的犯罪心理,不是随便动动脑子就可以的,需要某种线索作为契机,刑警也不是神仙。
“有猜测吗?”他多问了一句。
这次陈益没有给出否定回答,略微迟疑后,说道:“猜测和情绪状态有关吧,在清醒的时候被杀和在昏迷的时候被杀,情绪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作案对象,凶手可能需要受害者有不同的情绪反馈。”
耿建清看向秦河与谢云志:“其他人觉得呢?”
秦河开口:“除了受害者情绪,也许还和凶手作案时的状态有关,袭杀的时候比较愤怒,在仓库和日租房里的时候相对平静一些,比较有耐心,想看着受害者慢慢死去。”
“或者……两者都有。”
听完秦河的话,耿建清总结:“也就是说,凶手选择年轻女性作为杀害对象,是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反馈,但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是什么。”
陈益:“这是肯定的,还有一个小问题,阳城案中,凶手为什么不继续使用七氟烷呢?”
秦河提出可能:“只有少量,已经用完了?”
陈益不置可否:“也许吧。”
此案想不通的点实在太多,若凶手每一步的行为都存在目的,那他的心理可就太复杂了,需要足够的线索才能去分析。
众人聊了一会后,耿建清及时中止:“好了,今天是第一次会议,但不会是最后一次,专案组成立,先把我们刚才所聊的问题落实,陈益,你现在马上开始调查工作,两天之内我要看到结果,专案组其他人员你自行安排。”
陈益:“是,耿局。”
……
离开省厅后,陈益返回市局拟定了专案专查人员,卓云留给了何时新,秦飞、林辰、江晓欣等人加入专案组,不必参与队里其他案件的调查工作。
陈益马上分配任务,全面走访开始,蔡雯雯的人际关系一个都不能漏掉。
邱文姝的油画工作室是走访重点,陈益亲自带着秦飞来到了工作室所在地,并见到了老板邱文姝。
邱文姝看起来很年轻,但和化妆有关,陈益捕捉到了对方眼角的鱼尾纹,实际年轻估计在三十五岁左右。
她穿着时尚,顶着发带染,很前卫很青春的一个女人,气质活泼,典型的人老心不老,搞艺术的大多都这样。
见面地点在画室,有不少人正在提笔勾勒线条,完成属于自己的杰作。
“警察?”得知陈益身份后,邱文姝颇为莫名其妙,疑惑对方来历,“有什么事吗?”
陈益客气道:“想和邱女士聊聊蔡雯雯,方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