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心理师 第173节(1/2)

那位八尺美男发出的名帖上,“王裕章印”四个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也是普通印信的阅读顺序。

然而王裕章真人的印信字迹的顺序却是反的,按照正常的读法,他的那个印章按出来的应该是“印章裕王”。

柏灵今日带来的就是王裕章本人的名帖——所以赵掌柜第一眼就明白,这是位不能怠慢的贵客。

如果单从穿着来看,赵掌柜能看出,眼前这位司药的家境应该非常普通。但他多少能理解为什么东家会将名帖交给眼前的这个姑娘——毕竟在平京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隔三差五就会听见关于那位“柏司药”的消息。

如今她博得了贵妃的青眼,又与恭亲王府那位年轻的世子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正是家道发迹的时候。

赵掌柜脸上笑着,心中暗自揣摩着与柏灵的相处之道。

一般来说,和普通人相处时若是要做到七分尊重,那和这些中路崛起的人在一块儿,就要摆出十二分、甚至二十分的客气。

道理也很简单,人要是被压得久了,有朝一日忽然直起了腰杆,那他们需要的东西必然就有个触底反弹,也会开始在待人接物上给自己立规矩。这在赵掌柜看来,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之常情了,他看过太多人在这个细节上栽跟头。

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柏灵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少兴奋或是倨傲。

她的目光短暂地掠过不远处被码得整整齐齐的金银锭,然后再次飘向赵掌柜,“数目对得上么?”

赵掌柜反应慢了一拍,而后很快低头,再三核算了柏灵给出的单据,点头答道,“对得上,对得上。”

柏灵低头饮茶,而后轻声笑道,“我知道官银接手起来比较麻烦,就算是送到了你们这里,你们也免不了要专门跑一趟官府报备,然后自己贴银子重铸。重铸的火耗赵掌柜可以估个数给我,只要不是太离谱,我都能接受。”

“那就不必了,”赵掌柜连忙摆手,“若是司药打算把这些钱全都存在我们裕章票号,那按规矩开的就是天字号的户头,重铸折损的火耗由我们票号来出,普通储户要缴纳的保管费用,也可以直接从当月的利息里直接扣除。”

“诶,原来票号也是有月利的吗?”柏灵看起来有几分惊讶,“我前几年听说,往票号里存银子似乎都是要额外交钱的,没有什么额外的利息。”

“交钱是不假,就是刚才我说的保管费用嘛。”赵掌柜笑道,“但我们裕章票号的主营业务除了存取款和异地汇兑,平日里也会做一些民间放贷。普通人手里如果有暂时不用的大笔钱款,就可以先存到我们票号,然后我们再按半年结算盈利。有些票号不做这个,自然也就没有利钱。司药今天拿来的这笔钱,已经够得上这条线了。”

柏灵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一个意外之喜,

关于月利,柏灵认认真真地问了许多问题,赵掌柜也答得很仔细。

她粗略地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虽然这笔钱款半年才结算一次,但也一样不是小数目。

——虽然这件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某种程度上说,这就算是小范围地实现财务自由了吧。

在过去尚未实现的目标,竟然在这里成真了吗……

柏灵忍不住笑了笑。

赵掌柜莫名其妙地看了看柏灵——这小女子好奇怪,那边数着大钱的时候不笑,听到这里能结算利息反而这么开心,这到底是爱钱还是不爱钱?

柏灵又收了收表情,她望向赵掌柜,又抛出了许许多多煞有介事的问题,从日常细枝末节的处理逻辑到票号的总体盈利模式,似乎没有什么是她不想知道的。赵掌柜的话里时常会蹦出一两个难懂的词汇,柏灵一旦抓住,就会顺着这些词汇接着往下延展。

有些关于具体细节的问题赵掌柜一时想不起,柏灵的眼中就会出现些许似是要掩藏却又恰到好处流露的怀疑和不信任。

这不免让赵荣心中更感到怪异,然而一想到这人是拿着王裕章的真名帖来的客人,他又不敢怠慢,只好一条一条地解释。几个锦衣卫也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这些票号里的事情,他们过去听闻过一些,但像票号掌柜这样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地分析,几人也都还是头一回听到。

柏灵最后的话题紧紧扣在了异地汇兑上,她问得很细,但又将将好把持着分寸,将问话维持在票号内的常识普及上。然而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赵荣试图解释了一二,但柏灵似乎都无法理解。

他挠了挠头,站起来扬手向着南边示意,“这里也说不清,还是请司药移步,往那边墙上看看。”

柏灵侧过身,顺着赵荣的指向看去。

南边的墙上挂着一副地图,只是因为太靠里侧,又没有点灯,即使是在白天,也有些看不清上面画着什么。

“那是……?”

“是我裕章票号在南北各州府的分布。”赵掌柜答道,“我还是就着这张图来讲吧,可能柏司药能听得更明白些。”

退路

柏灵静静地走到地图之前——这地图直接浇盖在瓷砖上,非常不起眼。

尽管如此,她还是能看出裕章票号的人对它非常爱惜,因为它看起来一尘不染,显然是日日擦拭的缘故。

——这就是她今日最想看到的东西了。

地图上,以见安江为分界线,大周的国境被分为南北两侧,上半部用蓝线勾勒,下半部则以红线描绘。

“大周在立国之初曾有一段时间鼓励商事,不仅免除了商人之家的各种徭役,而且在国策上也多有倾斜。”赵掌柜轻声道,“上面蓝线的部分,全是我们东家的本家——岱岳票号在当年开出的商道,一直用到现在。”

锦衣卫中一人颦眉,“鼓励商事……?”

赵掌柜笑了笑,斟酌着说道,“官爷现在看这件事,当然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年,多年的征战毁掉了各地的桥梁和大路,也打空了国库,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短期内征民修路原就不太可能的,再加上国土几乎翻了四番……所以当年的盛元爷就作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鼓励经商,尤其是跨地域和长距离的商业活动。”

盛元是大周开国皇帝的年号,这件事柏灵先前也从柏奕那里略略听过一二。

这个决策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因为在如何开拓商道这件事上,行商世家往往比府衙里的官员更手熟,且这件事需要消耗的财力人力巨大,也只有商人最愿意踊跃投入,争抢名额——因为商路一旦建成,长途贩运的利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样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六十年,各地的商路就已经初具雏形,此时大周的子民修养了三代,官府也就渐渐开始加设徭役,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对道路、官驿、桥梁进行修缮和扩建,前后出兵剿灭了数百个占山暴匪的窝点。

说着,赵掌柜引着众人去看挂在这一侧墙顶的牌匾,上面写着“国之栋梁”四个大字,落款竟是盛元帝本尊。

“我们大周境内的所有票号,不论是岱岳票号还是裕章票号,都打着这块匾,那都是记着盛元爷当年对我们的殷殷期盼,不敢有半点违背。”

那锦衣卫还是皱着眉,“没懂,所以这岱岳票号和你们裕章票号到底什么关系?什么东家本家?”

“是这样,岱岳票号一直在见安江以北活动,到我们东家这辈呢也还是固守着老地界,所以我们东家分了家之后,就拿着家当到南边来闯荡,一手创办了咱们‘裕章票号’。”赵掌柜轻声道,“但两家都是同源。”

望着这一面四通八达的商路,柏灵心中诧异。

她想过王裕章大抵应该是个有钱人,但没想到他这么有钱。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