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谜云 第421节(2/2)

“但是接触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这些官兵作战英勇、善于学习、刻苦顽强,优点非常多,只是缺乏锻炼和武器装备,我希望我可以做到这一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全世界最为优秀的士兵。”史迪威说道。

这是他在来到中国后的感觉,他喜欢驻印军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却不喜欢驻印军的高级军官和将领,所以干脆连评论都没有,就是这么的干脆直接,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系,毫不隐晦的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

“我们山城政府的情况,想必将军阁下心里很清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士兵的营养跟不上,装备的落后,也是有原因的,刚刚推翻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进入三民主义的新时代才三十多年而已。”

“封建王朝的遗留问题,长期军阀割据带来的混乱,形成了复杂的局面,导致国家迟迟没有实现稳定,西方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都结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以农业为主。”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再次让千疮百孔的国家,陷于损失惨重的战火之中,发展再次停滞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淋淋的教训。战争打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没有充足的财力,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却和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形成拉锯战,也是因为对方在明治时期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力远比我们要强盛很多,这是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士兵,听起来将军似乎对山城政府的将领和军官,是有些看法的?”韩霖说道。

“我多次来到中国,对这个国家不敢说是很了解,至少有一定的认知,韩先生说的没有错,事实也是这样,我们都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在我的眼里,这些驻印军的将军和高级军官,他们对自己的士兵没有起码的尊重,高高在上,不愿意和士兵们同甘共苦,甚至有些轻视。”

“最好的士兵不但需要最好的武器装备,更需要最好的指挥官,当我发现他们的上级军官,竟然在克扣工资,我再次感觉到震惊,而这种事,我经过询问,居然还是常态。我不得不采取措施,直接把钱发给士兵,如果是在美国,你敢相信有侵吞士兵工资这样的事情?”

“美国大量的给山城政府提供援助,包括武器弹药、药品、食品、汽油、各种通讯设备等等,我承认,美国的租借法案,中国得到的并不是很多,更多是援助欧洲地区和苏联,但截止到目前,也有数量不少的物资经过驼峰航线到了中国,不至于看不到一点作用。”史迪威意有所指的说道。

两人毕竟是刚刚见面,虽然韩霖对美国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他说话的时候相对要随意一点,可韩霖终究是蒋总裁的高级参谋,当着他的面就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也不是很合适。

韩霖也觉得尴尬,他现在是山城政府首脑的高级参谋人员,不能表示认同史迪威的说法,也无法去反驳,驻印军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援助物资起不到作用,他也知道原因。

“将军熟悉历史,知道我们经过封建王朝、军阀割据两个时期,发展的时间太短了,军队受到原来的影响很大,思想意识转变,还没有那么快,难免会有一些害群之马出现,影响到我们军队的整体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战争,没有时间精力大搞军队作风和制度建设,还请将军体谅,绝大多数将领和军官还是好的,即便面临着艰苦的处境,还是坚持和日军顽强作战,您会在日后的作战中,亲身感受到他们的优秀品质。”

“我手下也有一支部队,正在黄山附近接受美国方面的支援,什么时候将军有兴趣,我邀请您到我的部队去视察,对训练作出指导。”

“我也希望能够以美国的现代化军事管理和作战思想,配备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把这支军队培养成为战无不胜的强军,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贡献。”韩霖说道。

这样的谈话太累了,山城政府像个到处漏风的破筛子,被人当面说出来一些丑陋现象,招架的有些吃力。

他不能对明明存在的事实予以否认,这样就会和史迪威起冲突,留下的印象必然是负面的,但他也不能附和,万一传到蒋总裁的耳朵里,他在山城政府就没有容身之地,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

如何解释

史迪威对于韩霖没有正面回答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要说问题,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有自身的问题,可内部自己谈论是一回事,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总不能跟着一起批评,国家的归属感何在,军队的荣誉感何在?

而且韩霖没有否认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可见他也是个很正直的人,不昧着良心说话,没有像山城政府别的将领,不是回避问题就是糊弄一番。

“史密斯准将对我谈到过你的游击司令部,既然也是我们美国政府援助并且派人训练的部队,我身为参谋长,应该去看一看,这次军事会议以后,我抽时间和你去一趟。”

“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牵制着日军,欧洲战场已经转入反攻,我们亚洲战场也该有所动作。既然是盟国的一部分,我更希望看到山城政府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的防御,”史迪威说道。

美国人根本不明白蒋总裁的心思,还以为山城政府是消极避战,所以对目前中国境内的局面很是不满意。

实际上蒋总裁的套路是保存实力,避免和日军爆发大战,等到抗战胜利以后对付地下党,继续实施他的独裁统治。

“山城政府的实情摆在这里,我们的任务是牵制日本一百多万军队,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作战。如果日本感觉到威胁,把这部分兵力抽走,投入太平洋战场,虽然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但过程会导致美国军队的损失重大。”

“不是说山城政府不愿意直接参与太平洋战场,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制海权和制空权是重中之重,但我们山城政府的空军刚刚起步,我们的海军在和日本军队作战的时候,所有的舰艇丧失殆尽,没有能力按照我的设想,从太平洋实现突破,直接攻击战争最关键的部分,日本的本土。”

“但我们的缺陷对美国来说却不是问题,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山城政府会在局部地区选择合适的时候,主动寻找战机歼灭日军,我们的部队还是限于自身条件,很难发动大规模战役。将军也看到我们远征军的精锐,其情况不容乐观,国内的部队怎么样,想必您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我们国内的日军,并不会满足于目前的战略对峙局面,也在不断的发动进攻,我敢这样跟您说,太平洋战场给日本施加的压力,随时会导致我们和日军的一场大规模决战,事实上,这场战略大决战,已经在日军高层的酝酿中。”韩霖说道。

美国政府的不满意,不怎么好解释,可他还不能不解释,谁让他承担联络官的职责呢?要是遇到这样的实情都解决不了,未免有些不称职,即便蒋总裁不会怪罪,史迪威将军恐怕也会看轻了自己。

说着说着,他只能把再有半年多就要爆发的日军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战役,拿出来向史迪威说明,不是说我们不主动作战,正相反,而是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双方的实力对比你们美国政府心里清楚,不要说拥有最好的武器装备和最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的美军,山城政府的军队即便对比日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稳住国内的局面。

听起来还有八个月的时间,不算短了,可一转眼就会过去,韩霖自己也是绞尽脑汁,可怎么计算,也不知道这场仗该怎么打,关键是山城政府的军队没有能够撑起局面的,他的两个美械师,改变不了结果,这可是日本战败前,举全国之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局决战。

“日本要在中国发动一场战略大决战?”史迪威很是惊讶的问道。

韩霖在战略方面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情报支持,已经在美军高层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就没有一次是错误的,但凡他说出来的话,必定会变成现实,不由得他不重视。

“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日本的战略目的是夺取东南亚的资源,特别是石油,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可取得的胜利还没消化多少,很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美国开始进行反击了。”

“从中途岛海战开始,日本引以为傲的海军,就在走下坡路,接着就是瓜岛的惨败,谁都知道海军对一个岛国的重要性,前不久,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美军战机击毙,日本自然要调整自己的战略,从全面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

“接下来,他们要从和中国的战争泥潭中抽出身来,投入太平洋战场,所以要全力解决山城政府的阻碍,最危险的反倒是我们国内,日军会倾全国之力来完成这次战略计划,因为他们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自身的资源也撑不住。”韩霖说道。

就在韩霖回来的时候,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乘坐的座机,被美军击落,这让日本海军的处境是雪上加霜。

“对于驻印军和印缅的局势,韩先生怎么看待?”史迪威似乎认可这样的回答,转变话题问道。

“我虽然没有到过驻印军的兰姆伽基地,可大致也知道一些情况,驻印军是分批抵达的,训练的时间不一致,他们不只是要训练单兵作战技能,还要组建团队,彼此之间相互磨合,各兵种之间更需要密切配合,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认为最起码还要半年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就比如说步炮协同作战,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在西方国家这是最基本的战术,可他们恐怕还得适应很长时间,我们山城政府的部队,配备的火炮数量有限,全面更换美式装备,完全是新理念新战术,新兵期必须要延长。”

“再加上当地的地形非常复杂,野人山的环境极度恶劣,进攻之前要详细勘察地形地貌,找到进攻的路径,机械化装备要预先铺设道路,侦察日军的情报,准备药品,再加上和美军、英军的联合作战模式演练,最快也要到十月底才能吹响反攻的号角。”韩霖说道。

得到了认可

真不愧是参联会高度评价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提到作战,韩霖强大的能力瞬间就展示的淋漓尽致,史迪威顿时大为叹服,他的看法正好被韩霖给说中了,两人有着惊人的一致。

“韩先生,我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参联会成员,对你的战略战术能力,是如此的推崇了。你的答案和我设想的完全相同,我也是打算在十月份开始对日军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