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俱乐部的事情是有惊无险,而且林涣之已经死了,到底真相是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我何必还把这点小事挂在嘴边不依不饶的,这样仕群兄脸上也不好看。”
“这一行充满了尔虞我诈,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当面笑脸相迎,背后就捅刀子打闷棍的行为一点也不稀奇,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不想深究幕后的原因。”
“特工总部从组建到现在,策反了数量惊人的军统叛徒,他们很多都是碍于形势,被逼无奈才加入特工总部,军统局私底下也在搞策反,还能利用特工总部的身份搞情报活动,要说林涣之被军统局策反了重新归队,也不是说没有可能。”
“其实呢,我和戴老板的关系,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已,本质上我的特勤处和他的军统局,在山城政府内部是竞争关系,只是没有军统局和中统局那么剑拔弩张,是公开的对头。”韩霖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事的内幕情况,除了始作俑者万里浪和活着的蒋茂杰,特勤处自然是最清楚的,日本人和李仕群其实都猜错了,根本是一次自导自演的大戏。
“军统局的戴老板,前段时间派了一个特使常驻苏洲,叫卢俊晖,主要负责联合清乡委员会和日军,对付江南的地下党游击队,其次是要借助特工总部的特权搞走私买卖。”
“部分棉布棉纱打着东南贸易公司的名义,从淀山湖运输到到太湖,在长兴靠岸,转入忠义救国军的游击区,他们以桐油和猪鬃等货物,作为特工总部协助运输的报酬。”叶姬卿说道。
“为了对付地下党,戴老板还真是绞尽脑汁,连这样的行为都做得出来!仕群兄不是一直都想要自己的部队吗,忠义救国军目前在广德和天目山一带,可是有三万多人的部队。”韩霖冷笑着说道。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韩霖出的这个主意,也不是故意要戴老板和军统局,本来蒋总裁命令组建忠义救国军的目的,是在京沪杭地区坚持游击抗日,军统局和特工总部,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对头。
如果面对李仕群的招揽,忠义救国军游击队那些思想不坚定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靠了特工总部,这对军统局来说反倒是个好事,最起码清除了内部的隐患。
如果李仕群的招揽不成功,对特勤处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多说了句话而已。
当然,忠义救国军真有投降的事情发生,对戴老板也是个打击,肯定会遭到蒋总裁的不满,韩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限制和削弱军统局。
从天香小筑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韩霖和随员就开车前往金陵,在虎丘山秘密召见了当地的情报小组组长单延平,还有小组的两个骨干罗明庭和谢仁武,询问关于这个卢俊晖的情况。
“一转眼也是五年时间没见,你们这些第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说说卢俊晖的情况吧!”韩霖和他们握了握手问道。
“老板也是常年在第一线活动,我们哪敢说自己辛苦,属下等通过军统局的密码本,同步接收军统局的秘密指令,掌握了卢俊晖的主要活动,并且对他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视,通过他,我们找到了军统局在苏洲的地下情报组织驻地,找到了水路走私的路线。”单延平说道。
这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他首次直接向大老板做当面汇报,他和两个下属的心情,激动得难以言喻。
单延平是京沪杭特别勤务办事处的老特工,七七事变以前就奉命在苏洲设立了据点,等到日军占领苏洲,局势平静下来,他带着一群弟兄,从祁门基地回到苏洲,重新开始活动。
“戴老板对这个卢俊晖,最近有什么具体的任务?”韩霖问道。
“上次卢俊晖通过李仕群,向日军泄露地下党根据地的情报,但是没有得逞,前不久戴老板命令他,利用军统局苏洲站在太湖周边的力量,协助局本部派来的特训班人员,向金坛和茅山地区的地下党根据地实施渗透。”
“具体的操作是,军统局的潜伏人员,在句容南、溧水东和金坛西,秘密设置了三个情报据点,形成了一个三角地区,正好把茅山根据地包括到情报网内,采取三点连线、循序渐进的方式,彻底打探清楚地下党根据地的情报。”单延平急忙说道。
“现在抗日战争进行到了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时期,军统局还在搞这种自相残杀、同室操戈的行为,简直是不可理喻!”
“我知道,等到抗战胜利以后,肯定是我们山城政府和地下党决定国家的命运,但抗战还没有胜利呢,远不到和地下党争夺天下的时候。”
“游击司令部以四千人的部队向日军实施反围剿行动,吃掉日军一个联队还多的兵力,忠义救国军有三万多人,却躲起来不敢和日本作战,遇到日军围剿还要向我们求援。”
“日军的扫荡刚结束,忠义救国军依然是按兵不动,还迫不及待的背后给地下党捅刀子,非要置地下党于死地,对他们这样的表现,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韩霖摇了摇头说道。
戴老板是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不可能放弃对江南地区地下党根据地的破坏活动,他心里早就有预测,这也是召见苏洲情报组的原因。
为了能够争取到蒋总裁的信任和支持,军统局唯一的途径,就是对付地下党,而且江南地区的根据地是重中之重。
别看根据地只有一小块地区,却是京沪杭地区的腹心位置,山城政府原来的财税要地,蒋总裁不想看到地下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再就是忠义救国军的军粮,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畏惧日军的打击,三万多人聚集在广德和天目山一线休整,日常消耗难以支撑,一天光大米这一项就要上万斤。”
“太湖周边的县城,浙赣交界的地区,目前都是我们特勤处的地盘,他们不敢从老百姓的手里抢粮食,担心遭到大公子的强烈不满,而第三战区的各地城镇,在浙赣会战中损失了大量的粮食,也不给忠义救国军征粮的机会,他们只能把主意打到李仕群身上。”
“军统局要求卢俊晖向李仕群私下购买大米一万石,目前在苏南地区,每石的价格到了一千元中储券,沪市这样的地方,现在是一千五百元一石,军统局没有这么多的中储券,大部分是拿桐油来换的。”罗明庭说道。
“桐油现在什么价格?”韩霖问道。
“在咱们国统区,桐油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担四百八十元法币,在沦陷区的日本人,却给出一千两百元中储券的收购价,军统局用一担半的份量,换一石大米,李仕群自己再把桐油卖给日本人,这中间的差价还有每担四五百元中储券的赚头。”罗明庭说道。
桐油一担半等于一百五十斤,一石大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看起来军统局是吃亏了,可是粮食的价格在沦陷区是一千元中储券,没有这样的比例,李仕群也不肯卖。
沦陷区的米价如此高昂,那山城呢?去年一石大米是七百元,到年初已经跳到八百了,到明年的中旬,韩霖记得到了七千元法币,年底就到了一万法币,抗战胜利的阶段,直接到了两万多法币。
韩霖知道,桐油的价格偏低,是山城政府财政部刻意压价造成的,桐油的价格比粮食的价格还低,这是行政手段的结果,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
“这次你们把目标携带的密码本给拍下来,做到和目标电台同步接收,这是我最为满意的,掌握了通讯方式,就等于掌握了军统局在苏洲地区的动向。京沪杭地区,沪市和金陵都趴窝了,杭州站在外围勉强支撑着,苏洲反倒是成了新的着眼点。”
“继续拦截军统局和卢俊晖的通讯,有什么重要的情况,及时发电告诉我,另外,如果你们的活动被日伪侦知,就直接和对方说,你们是广源贸易公司派驻苏洲的联络人员,让李仕群给我发电报验证,以他现在的地位,保护你们应该是没有是没问题的。”韩霖说道。
苏洲现在是清乡委员会的大本营,李仕群的驻地,到处都是日本宪兵队和特工总部的特务,他也防备着情报组可能会遇到麻烦,所以给出了解决方案,遇到事情找李仕群,只要沾了自己的边,这点事就不叫事了。
布置任务
“老板,还有一个情况,原军统局的特务熊剑东,这段时间来到苏南活动,目前就在苏洲,他的意图是想要在苏南发展,想要在当地拉起一支队伍。”单延平说道。
熊剑东也来了苏洲?算算时间应该符合记忆。
“他们两个的事情,你们情报组留心一下即可,都是有野心的混蛋,李仕群不会容许熊剑东在苏南发展的,狗咬狗一嘴毛,早晚都会闹出矛盾来。”韩霖冷笑着说道。
韩霖对熊剑东和李仕群的矛盾冲突有很深的印象,李仕群被岗村适三毒死的晚宴上,熊剑东就在场,而且岗村适三用的名义,是调解李仕群和熊剑东之间的矛盾。
熊剑东被日本人抓捕后叛变,到江城拉起一支不伦不类的汉奸队伍,叫做黄卫军。
说起来这个黄卫军,可是山城政府黄埔军校最大的耻辱,第二任参谋长是黄埔六期的邹平凡、参谋处处长是黄埔六期的余世杰、副官处处长是黄埔七期的罗涤瑕,第二团团长是黄埔七期的王翔龙还有黄埔第十四期毕业的两个,黄埔第十六期毕业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