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727节(2/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天上的雄鹰落地便死,地上的麻雀又怎么可能理解雄鹰的气节呢?

“将王大帅厚葬吧。”

安重璋站起身一声长叹,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

无人应答,大家都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就好像站起身以后,赤水军的荣誉就被他们玷污了一般。

一直在门外没有进来的白孝德,这时候缓缓走了进来。

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安重璋说道:“安将军,某要带着王大帅回他老家华州郑县安葬,落叶归根。”

说完,白孝德也不管安重璋同意不同意,上前背起王忠嗣的尸体就走出了书房。

府衙内密密麻麻站立的赤水军精兵,根本不敢阻拦白孝德和他身后的几个亲兵。安重璋甚至跟在他身后,一路“护送”白孝德出了府衙,这才无力的靠在墙边,双目无神说不出一句话来。

更不敢冲上前阻拦白孝德。

“军之大者,莫如赤水。百物百虫,虎曰大虫,赤水军是王者之师……”

安重璋嘴里喃喃自语道,好像一个被妖怪抽走魂魄的人,失了心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周贽那一夜遇到的突袭,只是噩梦的开始。

此后数日,只要有人离开清河县县城范围去征粮,就会有银枪孝节军的骑兵跟踪而至。

由于河北叛军几乎把贝州本地人都得罪干净了,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给方重勇报信。

而银枪孝节军不仅是后发先至打击征粮的队伍,而且还使用了河北边军不熟悉的战术:

即西域骑兵标枪战法。

这是当年银枪孝节军远征西域的时候,跟安西军的人,学习的一种战术。

中原不常用,但在西域很普遍。

比如说安西军将领白孝德,他使用的兵器除了唐军制式装备外,还有两根夹在腰间的短矛。

可以作为标枪使用的,也可以在交战时作为双手矛使用,非常灵活。

曾经用这一招在战场上立下不少功劳。

而安西军是全骑兵配置,面对西域小国步兵中常见的刀盾+长矛组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破阵之法。

要不然仗真的没法打了,骑兵不可能傻乎乎的冲阵。他们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一场战争下来如果真的硬拼,估计军中马匹打几场就都死得差不多了,那还打个屁。

安西军在冲阵的时候,需要集中使用标枪,或者叫“梭枪”,来破开敌军阵线的盾牌,在某个区域内形成混乱。然后骑兵先锋再以点破面,在混乱区打开缺口并冲阵;后续队伍再继续跟进扩大战果。

这三板斧下来,西域那边几乎没有步兵能扛得住。

而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他们又专门组建了陌刀队,采取“以步制骑”的打法。不同的敌人就用不同的战法,很有针对性。这就是安西军强大的秘密。

尤其是在对阵吐蕃重步兵的时候,刀剑与弓箭几乎没什么用,只能远程投梭枪,近程狼牙棒。

这次方重勇就是使用在贝州府库里缴获的梭枪,对付下乡征粮的河北叛军。一波梭枪丢过去,敌方阵线便彻底混乱,后续骑兵跟着一冲,便是摧枯拉朽。

如同大人欺负小孩,轻轻松松利用机动性打突袭战。

打完后骑兵马上撤回武城,等周贽派人赶去现场的时候,尸体上的衣服都被本地百姓扒下来了,啥也没给他们留下!

吃了几次闷亏,折损了数百人后,周贽便下令撤回清河县城,并派出斥候向安守忠求援。

老老实实在贝州当起了乌龟,不敢再冒头了。

知道自己差,打不过,那就不要强出头。周贽虽然指挥战斗的能力不太行,但还算是有自知之明。

看到无机可乘,方重勇也不墨迹,直接乘着漕船继续北上,离开了贝州地界,进入德州地界。

几日之后,在聊城一无所获的安守忠,便带着五千骑兵来到清河县,他的心情很差,因为聊城那边的情况说明,他完全预判错了银枪孝节军的动向。

然后来到清河县的安守忠,就看到了空空荡荡的渡口,空空荡荡的粮仓,以及空空荡荡的府库。

他顿时心沉谷底,忍不住暗暗叫苦。

被周贽引入清河县城的时候,安守忠脸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好像泰山压顶也不变色。

然而当二人进入府衙书房秘密商议大事的时候,一进门,安守忠就劈头盖脸质问周贽道:“之前不是跟你说了缓缓前行么,你为什么还要乘漕船加急行军?”

周贽无言以对,连忙躬身谢罪,不敢顶嘴。

“唉,这可不好办了啊。”

很久之后,安守忠长叹一声。

“依你信中所言,粮仓空了,漕船也被烧了,渡口的船也被清空了,你们还在不断被骑兵袭扰。

对么?”

安守忠面色不虞问道。

周贽本想辩解几句,但深知安守忠不好糊弄,只得微微点头说道:“确实如此,银枪孝节军不好对付,那方清更是狡诈如狐,末将在他们手上讨不到便宜。”

周贽重点将来贝州第一夜,怎么在大营设伏,怎么被人烧了漕船,自己拿怎样一脸懵逼,不知道前因后果的事情,都跟安守忠一五一十交待了。

得知这些细节,安守忠顿时面色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