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 第571节(1/2)

风尘仆仆,到了黄庭国一座仙家渡口,中年男人并未在渡口向执事询问,只是通过闲聊,得知渡口如今并无渡船直接到达书简湖,那条航线早已停滞,便选了一艘去往名为姑苏山的渡船,据说在姑苏山那边换乘渡船,就能够去往一个朱荧王朝的藩属国,在那之后,就只能步行去往书简湖了。

男人付了一笔神仙钱,要了个渡船单间,深居简出。

到了那座姑苏山,男人又听闻一个坏消息,如今连去往朱荧王朝那个藩属国的渡船都已停歇。

男人在姑苏山停留了一天,四处行走,最后便一掷千金,以远远高于行情价的神仙钱,先付了一半价钱,直接雇佣了一艘不太愿意死守规矩的私船,在船主一脸谄媚却满是看傻子的眼神中,男人登上那艘渡船,就只有他一个客人。

豺狼环伺。

男人不知是江湖经验不够老道,毫无察觉,还是艺高人胆大,故意视而不见。

在一次渡船通知客人说是需要靠岸补给的时候,那个男人终于离开船舱,换了一身白袍,背了一把长剑,头别簪子,腰系酒壶。

他直接找到那位观海境修为的船主,一拍那枚寻常修士眼中的朱红色酒壶,一把飞剑掠出养剑葫,说道:“神仙钱好挣,命没了就没了。”

早已起了杀人越货心思的船主老修士,也是个野路子出身,既然被客人看穿,便懒得掩饰什么,瞥了眼那只酒葫芦,笑道:“客人大概不晓得我们这一行的行情,一枚养剑葫,可比我的这条命,加上这条船,都还要值钱,你觉得……”

不等老修士将话说完,飞剑一闪而逝。

老修士终究是位攀爬到观海境的山泽野修,对于山上四大难缠鬼之一的剑修,并不陌生,刚好有一件压箱底的灵器,可以稍稍制衡。

只是老修士凭借本命器物,堪堪躲过了那把飞剑,养剑葫内又有一把飞剑钉入他眉心。

不至于毙命,但是稍有动作,剑尖再往里边刺入些许,命也就没了。

在观海境老修士震惊于一位剑修竟有两把本命飞剑的时候。

一拳已至。

打得老修士所有气府灵气蒸腾如沸水。

又一拳。

能够以灵气反哺、淬炼体魄的老修士,身躯坚韧大致相当于四境武夫,可仍是被一拳打得呕出胆汁,倒地不起。

两把飞剑更是钉入老修士两座本命气府,一阵搅碎,使得观海境船主当场跌回洞府境,哀嚎不已。

那人环顾四周,挑了张椅子坐下,对其余人等说道:“继续赶路。”

老修士之后就坐在还算宽敞的屋子小角落,两把飞剑在四周缓缓飞旋。

而那个客人,竟然就一直坐在那边翻看书籍。

老修士壮起胆子,询问自己能否就在原地疗伤,以免连洞府境都保不住。

男人点点头,并无异议。

此后男人看了一本本书籍,偶尔会打个盹,偶尔站起身缓缓踱步,慢慢出拳。

渡船到达那座朱荧王朝边境最大的藩属国后,那个男人下船前,给了剩下的一半神仙钱。

跟神色萎靡的老修士问过了书简湖大致方向,那人摘下背后长剑,连剑带鞘一起抛向空中。

御剑远去书简湖。

人生不是书上的故事

(有些晚了,9000字章节,不算入4号的更新。)

空中飞鹰盘旋,枯枝上乌鸦嘶叫。

原本平整宽阔的官道,早已支离破碎,一支车队,颠簸不已。

石毫国作为朱荧王朝最大的藩属国,位于王朝的西北方向,以沃野千里、出产丰富著称于宝瓶洲中部,一直是朱荧王朝的大粮仓。同样是王朝藩属,石毫国与那大隋藩属的黄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石毫国从皇帝、庙堂重臣到绝大多数边军将领,选择跟一支大骊铁骑大军硬碰硬。

战火蔓延整个石毫国,今年开春以来,在整个京城以北地带,打得异常惨烈,如今石毫国京城已经深陷重围。

不但是石毫国百姓,就连附近几个兵力远逊色于石毫国的藩属小国,都人心惶惶,当然不乏有所谓的聪明之人,早早依附投诚大骊宋氏,在隔岸观火,等着看笑话,希望所向披靡的大骊铁骑能够干脆来个屠城,将那群愚忠于朱荧王朝的石毫国一干忠烈,全部宰了,说不定还能念他们的好,兵不血刃,在他们的帮忙下,就顺利拿下了一座座武库、财库丝毫不动的高大城池。

磕磕碰碰的路途,让不少这支车队的车夫叫苦不迭,就连许多背负长弓、腰挎长刀的精壮汉子,都快给颠散了骨头架子,一个个萎靡不振,强自振作精神,眼神巡视四方,以免有流寇劫掠,这些七八十骑弓马熟谙的青壮汉子,几乎人人身上带着血腥气味,可见这一路南下,在兵荒马乱的世道,走得并不轻松。

真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挣银子,说句不夸张的,撒泼尿的功夫,就可能把脑袋不小心掉在地上。

期间最凶险的一场堵截,不是那些落草为寇的难民,竟是一支三百骑假扮马贼的石毫国官兵,将他们这支商队当做了一块大肥肉,那一场厮杀,早早签下生死状的商队护卫,死伤了将近半数,如果不是雇主当中,竟然藏着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山上神仙,连人带货物,早给那伙官兵给包了饺子。

这支车队需要穿过石毫国腹地,到达南方边境,去往那座被世俗王朝视为龙潭虎穴的书简湖。车队拿了一大笔银子,也只敢在边境关隘停步,不然银子再多,也不愿意往南边多走一步,好在那十数位外乡商贾答应了,允许车队护卫在边境千鸟关掉头返回,之后这拨商贾是生是死,是在书简湖那边攫取暴利,还是直接死在半路,让劫匪过个好年,反正都不用车队负责。

这一路走下来,真是人间炼狱修罗场。

饿殍千里,不再是读书人在书上惊鸿一瞥的说法。

车队在沿途路边,经常会遇到一些哭喊连天的茅草店铺,不断有成人在贩卖两脚羊,一开始有人不忍心亲自将子女送往砧板,交给那些屠夫,便想了个折中的法子,父母之间,先交换面瘦肌黄的子女,再卖于店家。

许多饿疯了的流亡难民,成群结队,像行尸走肉和野鬼幽灵一般,游荡在石毫国大地之上,只要遇到了可能有食物的地方,蜂拥而上,石毫国各地烽燧、驿站,一些地方上豪横家族打造的土木堡,都沾染了鲜血,以及一些来不及收拾的尸体。车队曾经经过一座拥有五百同族青壮护卫的大堡,以重金购买了少量食物,一个胆大的精悍少年,眼红艳羡一位商队护卫的那张硬弓,就套近乎,指着城堡外木栅栏那边,一排用来示威的干瘪头颅,少年蹲在地上,当时对一位车队扈从笑嘻嘻说了句,夏天最麻烦,招蚊蝇,容易瘟疫,可只要到了冬天,下了雪,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说完后,少年抓起一块石子,砸向木栅栏,精准击中一颗头颅,拍拍手,瞥了眼目露赞赏神色的商队扈从,少年颇为得意。

当时一个身穿青衣、扎马尾辫的年轻女子,让那少年心动不已,之所以与商队扈从聊这些,做这些,无非是少年想要在那位好看的姐姐眼前,表现表现自己。

只可惜那位青衣姐姐从头到尾都没瞧他,这让少年很失落,也很失望,若是这般美貌若祠庙壁画仙子的女子,出现在来这边寻死的难民队伍当中,该多好?那她肯定能活下来,他又是族长的嫡长孙,哪怕不是第一个轮到他,总归能有轮到自己的那天。不过少年也知道,难民当中,可没有这般水灵的女子了,偶有些妇人,多是黝黑黝黑,一个个皮包骨头,瘦得跟饿死鬼似的,皮肤还粗糙不已,太难看了。

那个青衣姐姐身边,还站着个岁数稍大的女子,背着把剑,不过姿色就差太多了,尤其是身材,一个天一个地,若是后者单独出现,少年也会心动,只是当她们站在一起,少年眼里便没有了后者。

商队继续南下。

经常会有流民拿着削尖的木棍拦路,聪明一些的,或者说是还没真正饿到绝路上的,会要求商队拿出些食物,他们就放行。

商队当然懒得理睬,只管前行,一般来说,只要当他们抽刀和摘下一张张硬弓,难民自会吓得鸟兽散。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