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 第386节(2/2)

是上次那个在飞鹰堡擦肩而过的憨厚汉子,汉子还对他咧嘴一笑。

更是那个在自己小时候,贩卖糖葫芦的汉子,那个笑眯眯的好人!

当时在飞鹰堡那边,陈平安就觉得有些眼熟,可是死活记不起来。

陈平安记住的不是这个人的容貌,而是他的那种笑容。

从骊珠洞天,再到桐叶洲。

陈平安抬起手臂,擦了擦额头汗水。

老道人问道:“终于记起是谁了?那么想明白了吗?”

陈平安点头道:“想明白了,为何他会好心提醒我,是不希望我进入这座他管不着的藕花福地,只不过忌惮老前辈,不敢明目张胆行事。”

老道人嗯了一声,“比蠢笨好了那么一点。你其实只说对了一半,那人如今对你并无恶意,否则就凭你那运气,哪里能找到莲花小人儿。”

老道人又问,“我破得此局,别人当真破不得?可你直到现在才知晓真相,不奇怪吗?”

陈平安摇摇头,毫不犹豫道:“不奇怪。如果是以前,也会不奇怪,但终究是什么都不懂的那种不奇怪,可这趟藕花福地走下来,联系两次出门远游,遇上的那些人和事,想通了不少,就更不奇怪了。”

老道人点头道:“那现在就是有点小聪明了。”

陈平安问道:“我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藕花福地?”

老道人笑道:“你应该先问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南苑国。”

这次老道人没有卖关子,“等到南苑国京城事了,我带你去看看这座天下。”

陈平安摘下酒壶,悬在空中,没有去喝,实在忍不住,壮着胆子问道:“为什么?”

老道人呵呵一笑,“老前辈道法通天,很是无聊嘛。”

我见青山多妩媚

陈平安现学现用,跟老将军吕霄学了装傻扮痴的本事,假装没听到老道人言语中的讥讽,等到陈平安喝过了酒,小院已经不见老道人。

老道人总是神出鬼没,陈平安也无可奈何。

天微微亮,靠着柴房门睡觉的枯瘦小女孩已经醒来,就看到那个白袍子的有钱人,在院子里散步,闭着眼睛像个瞎子,一手摊开手心,掌心朝上,搁在腹部,一手握拳在胸口,步子很小,走得很慢。

像是在犹豫要不要一拳敲在手心上,她百无聊赖地等着,总觉得他会一拳砸下去。

如果这家伙眼睛真瞎了就好了,然后一拳下去,啪叽一下,不小心把自己手掌打透,就更好了。

一想到这个,枯瘦小女孩就有点乐呵,怕被他看穿,赶紧板起脸,故意打了个哈欠。

陈平安睁开眼,撤掉那个古怪姿势,是跟丁婴那边依葫芦画瓢学来的,今天之所以拎出来,是觉得当年遇上嫁衣女鬼,那个带着两徒弟的目盲老道人,所学雷法,需要以重拳捶打气府,

跟丁婴有点相似。

陈平安没有去看小女孩,也没有停下脚步,将一身拳意继续沉浸在种秋悟出的顶峰大架之中,说道:“你去看看曹晴朗的学塾开门了没有,如果夫子还是没有重新授业,就问一下附近的街坊邻里,到底什么时候开课。”

小女孩讨价还价问道:“能不能吃过了早饭再去,我饿,走不动路哩。”

陈平安淡然道:“回来之后,再把灶房里的水缸挑满,就有饭吃。”

小女孩凝视着陈平安的侧脸,看不像是在开玩笑,就哦了一声,故意摇摇晃晃站起身,贴着墙根绕过陈平安,走出院子,离开巷子后,蹲在街巷拐角处,蹲了半天,这才一路撒腿狂奔回到院门口,额头已经有了汗水,弯下腰,双手叉腰,对着那个还在走路的家伙,大口喘气道:“还没开门呢,我问过一位大婶啦,说那夫子给之前的打架吓破了胆,近期都不开门。”

陈平安默不作声,指了指灶房。

小女孩哭丧着脸,去了灶房,提了个最小的水桶,所幸水缸还有大半井水,若是空荡荡的,她保管一次都不愿意,出门后丢了水桶就跑。她走到院门口的时候,听到了曹晴朗的背书声,背对着院子,她翻了个白眼,呲牙咧嘴,满是不屑。

打水真是累死个人。

双手提着水桶回到院子的时候,她还是贴着墙根,小心翼翼绕过那个人,一溜烟跑进灶房,井边汲水,她就只打了不到小半桶水,一路上嫌累,又给倒掉了许多,其实等她回到院子,水桶底部也就堪堪有寸余高的井水,她迅速转头看一眼,没有看到那人,立即提起水桶,轻轻从水缸勺起半桶水,然后使劲抬起水桶,一个倾斜,哗啦啦倒入水缸。

对这一切,陈平安洞若观火,但是没有当场揭穿她。

宁肯花这么多心思去偷懒,也不愿意出一点力气吗?

曹晴朗背过了几篇蒙学书籍的文章,就开始去灶房烧饭,陈平安说他今天可能会很晚回来,曹晴朗点点头。

陈平安离开巷子,途经状元巷附近,丁婴和魔教鸦儿先前下榻的宅院,死气沉沉,明显已经弃用。心相寺的香火愈发稀少,至于那座武馆的晨练,倒是比以往更加卖力,呼喝声此起彼伏,教拳的老师傅嗓门尤其大,想来是之前那场大战,既让老百姓感到可怕,觉得世道不太平,却也让江湖子弟神往,若是没点大风大浪,还叫江湖吗?

陈平安这次出门还是没有穿上金醴,一身崭新的青衫长袍,一是莲花小人儿尚未痊愈,还需要如同一座小小洞天福地的法袍,二是陈平安不愿意招摇过市,甚至连养剑葫都留在了屋内,让初一十五护着养伤的莲花小人儿,只不过腰间悬佩了长剑痴心和狭刀停雪,如此一来,就像是个喜好舞刀弄枪的游侠儿。

陈平安是去找种秋,是要再麻烦这位南苑国师一件事。

当初被小女孩从屋子里偷走的那一大摞书,虽然都是些寻常书籍,两本倒悬山购买的神仙书都放在了方寸物当中,但是陈平安还是想要拿回来,因为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了陈平安购于何地、何时,以端端正正的小楷写就,这些四处收集而来的书籍,对于陈平安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与儒家圣贤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关系。

世人皆知种秋就住在皇宫附近,但是具体的隐居位置,少有人知晓,好在陈平安如今在南苑国,名气太大,很快就有一位南苑国被朝廷招徕的高手现身,毕恭毕敬领着陈平安去往种秋住处,是崇贤坊一处闹中取静的宅邸,崇贤坊是真正的天子脚下,住在这里的门户,非富即贵,大街小巷,绿荫浓浓,安详静谧中,透着雍容气象和规矩森严,与状元巷那边的鸡鸣犬吠、莺莺燕燕,截然不同。

府邸没有悬挂匾额,在崇贤坊也不算大,三进院子而已。

陈平安与那位负责领路的高手道了一声谢,独自走入之后,陈平安发现里头并不冷清,有许多年轻面孔在忙碌,身穿官服,只是按照南苑国的官补子礼制,品秩都不高,堪堪入流的底层官员而已,一间间屋子都坐满了人,手持文书、走门串户的年轻人,大多脚步匆匆,偶有并肩而行,都在聊着事情,见到了佩刀悬剑的陈平安,他们只是瞥两眼就不放在心上。

种秋站在在二进主院的檐下,笑着迎接陈平安,身边还有一位正在禀报政务的青年官员,种秋大略给出答复和建议后,两人问答,简明扼要,青年官员见到陈平安后,明显有些好奇,只是国师并未说破陈平安的身份,他也不敢去私下探究,告辞离去。

种秋带着陈平安来到后院,与前边朝气勃勃的忙碌氛围又有不同,一墙之隔,别有洞天,墙角有一大丛芭蕉,浓绿得想要滴水出来,石桌上放着古旧的棋盘棋盒,应该就是这位国师的住处,既不寒酸也不豪奢,清雅简洁,种秋和陈平安在石桌相对而坐。

种秋说关于桥梁的书籍,已经让工部官员去收集整理,至于那位蒋姓读书人的履历谍报,应该在今晚可以一起送给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