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 第230节(1/2)

绰号剑瓮的儒衫老人,是俱芦洲南方一位极其有名的怪诞剑修,境界不算太高,金丹境,无门无派,但是擅长养剑于古瓮中,而且经常无偿帮助中五境剑修温养飞剑,故而交友遍天下。

青骨夫人,不是剑修,却有一个十境剑修的干爹,护犊子至极,而且拥有一把极其不讲道理的神兵利器,加上妇人本身亦是七境武道宗师,精通近身厮杀,凶名赫赫。

至于年轻剑修的复姓斛律,在俱芦洲更是鼎鼎大名,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家族内有一位陆地剑仙的玉璞境老祖宗,正是先前带队前往倒悬山的剑仙之一,性格耿直,与一洲道主谢实是相交莫逆的好友。斛律当代家主,是俱芦洲东部一个最大王朝的大都督,由于先天不适合修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却最终手握三十万雄兵,麾下收拢了近千余剑修,有“千剑文帅”的美誉。

打醮山倒是谈不上害怕三方,不是说实力足够跟斛律家族掰手腕,而是天高地远,鞭长莫及。至于喜欢豢养面首的青骨夫人,和一介散修的剑瓮先生,打醮山当然就更不怕了,但是来者是客,哪里有做生意做成仇家的道理。

老人哎呦一声,身体前倾,探出身子,扭头望向那名年轻剑修,大声问道:“姓斛律的小子,斛律银子是你什么人?”

年轻剑修没好气道:“是我小叔,闭关很多年了。你认识?”

老人一巴掌拍在腿上,“哈哈,斛律银子年轻时候,贼没劲一木头疙瘩,头回上妓院开荤,还是老子带着他去的!那之后,啧啧啧,三天两头跟在老子屁股后头,他娘的只听说天底下有蹭吃蹭喝的,像你小叔这般蹭嫖的,老夫活到一大把岁数,生平所遇仅一人!”

年轻剑修涨红了脸,赶紧小心翼翼瞥了眼身旁女子剑修,并无异样后,才略微松口气,对那个糟老头义正辞严道:“我小叔不是这种人!”

儒衫老人翻了个白眼,“老子跟你小叔,那是相互帮着推屁股的瓷实交情,你个雏儿懂个屁!”

年轻剑修如遭雷击。

女子剑修终于忍无可忍,怒喝道:“闭嘴!”

老人嬉笑道:“哇,好凶的小婆娘,得嘞,你小子有的苦头吃喽。”

年轻剑修心知要遭,只是根本来不及出声提醒。

女子剑修已经面若寒霜,“出言不逊,口无遮拦,就打碎你的狗牙!”

用以绾住青丝,那柄本就已经极小的“钗子”飞剑,剑身无锋,玲珑纤细。

但是离开主人头顶青丝之际,剑尾就绽放出一丝雪亮白芒,飞剑轨迹,在空中拉伸出一条极长的刺眼白线。

世间飞剑,本就以迅猛疾速、难以防御著称于世,但是这名女子的小剑,更是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太快了!

大开眼界。

陈平安心思微动。

“哎呦妈呀,疼死老子了!”

儒衫老人捂住嘴巴,鲜血直流,言语含糊不清。

原来飞剑刺破嘴皮,直接打碎了老人一颗门牙。

老人不怒反笑,痛快至极,双手拍腿,喷着一嘴的鲜血唾沫,使劲嚷嚷道:“好一柄‘电掣’,不愧是我俱芦洲最快的飞剑之一,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

便是青骨夫人都有些悚然。

又是一位老祖身为不世出剑仙的后代。

而且比起势力庞大的斛律家族,那柄“电掣”的上任主人,属于势单力不薄,战力极其强横无匹。

曾经独自仗剑行走于藏龙卧虎的中土神洲,佩剑名为“虎兕”,飞剑为“电掣”。

虽然陈平安不知道那些俱芦洲山顶处的机密内幕,何况他们都用俱芦洲雅言对话,陈平安根本听不懂,但这是一场风雨欲来的神仙打架,毋庸置疑。

所以他老老实实坐在原地,做好了见机不妙就随时跑路的准备。

好在这段时日的闲聊,经过春水秋实的讲解之后,也清楚在这艘跨越三洲的鲲船之上,遇到什么神仙都不用太奇怪。

至于鲲船底下,那座宝瓶洲的市井江湖,其实没这么多惊世骇俗的存在,不但是小小的东宝瓶洲是如此,哪怕是地大物博、江湖剑客多如牛毛的俱芦洲,也一样。

女子剑修在飞剑归鞘之后,对打醮山船主歉意一笑,后者心中大定。

其实有她帮着一锤定音,事情反而不会复杂,只会早早落幕。

果不其然,三方各自安静下去,没了先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这一刻,陈平安在小镇或是落魄山,其实都没觉得如何江湖险恶,远远没有青衣小童那种绝望到麻木的心境。

但是看过了花鸟条幅之中的剑修之战,又看着近在咫尺的神仙过招,陈平安在内心告诉自己:陈平安,别光顾着喝酒,练拳再勤勉一些才行啊,早点练剑。

陈平安下意识转头望向鲲船之外的天空,御剑飞行,穿云过雨,与飞鸟作伴,这让他十分憧憬。

风雨夜行

打醮山好似用上了类似拓碑的手法,将花鸟长卷上的场景全部给保存下来,一层层撕下薄纱似的白纸,总计十次,然后开始公开售卖。

船主点名春水秋实这对姐妹上去露脸,帮着打醮山喊价。

陈平安原本没觉得什么,无意间看到秋实站在那边,与姐姐各持一端,春水气度雍容,滴水不漏,报价喊价都很熟稔,秋实是个没心没肺的,直愣愣望向陈平安,看到他的视线后,这才心满意足,微微抬起下巴,露出一张骄傲的容颜。

好像直到这一刻,秋实才觉得自己跟陈平安平起平坐了一次?

陈平安不是很能理解少女的心思,便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拓碑白纸之上,十次拓印,越往后,灵气越稀薄,场景画面也更加模糊,最后一张,更是只能观看一次而已,价格当然垫底,只需要三十颗雪花玉钱。

制造钱币的古玉,名为雪花玉,是北方皑皑洲的特产玉矿,主要分布在两座洞天福地,将这种山上盛行的“铜钱”放在太阳底下,能够映照出其中晶莹,如雪花飘荡。又名小雪钱,正面篆刻有“丰年吉兆”四字,背面篆刻有“小雪封地”四字。

因为雪花玉产量巨大,灵气含量又相当不俗,在漫长的岁月当中,雪花钱,便逐渐成为了九洲共用的山上货币,流通广泛,是底层和半山腰练气士出门必备之物,雪花钱必然可以兑换金银,金银却未必能够折算成雪花钱。

道理很简单,山下的达官显贵,各方割据势力,供奉山上神仙,不可能送一马车一马车的银子,既不方便也太扎眼,若是上供一盒子雪花钱,就很讲究,若是装钱的盒子再讲究一些,是一些灵秀木材,那就更文雅了。

陈平安咬咬牙,买下了最后一幅白纸画卷,三十文小雪钱,因为是最后一幅,打醮山的船主亲自交给陈平安,秋实不如姐姐春水稳重,对这位船主也谈不上如何敬畏,像只小黄莺围绕着枝头叽叽喳喳。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