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笑道:“都逼问我到这一步了,你又突然不想知道了?”
春妮叹道:“知道得多活不长。我问去问来,无非是想知道,闻老板是不是正经生意人,该怎么保证我们玩具厂的利益。其他的,我操不了这么多心。”
“那顾总工认为,我是不是个正经生意人?”
春妮盯着他,摇了摇头:“不是。”
闻老板跟尹老师对视一眼,只听这小姑娘又道:“其实,闻老板是不是正经生意人,也不是那么要紧。这个年代,正经的生意人有几个活得下去?最要紧的,我已经知道了。”
“哦?”闻老板挑了挑眉头。她知道什么了?
春妮走到闻老板面前,向他郑重行了个礼:“我先前一直怀疑闻老板是山匪,来白赚我们的机器。但若你真是山匪,是耐不住性子让我这个小丫头在你面前张狂这么久的。我已经看到了您合作的诚意,先前多有得罪,还望您不要见怪。”
春妮早就想得很清楚:尹老师跟哪方势力有牵扯,也不是那么要紧。这个年代,真正做得起来的商人,有哪个背后没有复杂的势力?至少这位闻老板给人观感不差,这里是对方的地盘,对方没有倚势威吓她,一直和言悦色,这样的态度已经足够让自己跟他谈下去。至于之后如何,自己又不是尹老师的牵线木偶,且走且看。
闻老板愣了愣,点着她笑了起来:“好厉害的小姑娘。你不来这一出,我老闻还真以为你是来刁难我的。”
尹老师无语道:“小顾老师,你真是……你怎么想的?你看我像是会找山匪合作的人吗?”
春妮瞅了他一眼,低声道:“那可说不定。”海城那些汉奸,哪个不是嘴里喊着打倒倭国人,转身投了敌?
尹老师一噎,也无奈地笑了。
气氛松弛下来,闻老板清了清嗓子:“好了,那咱们现在可以谈谈合作的事了吧?”
“等等。”春妮掏出纸笔:“你先写一份保证书给我。”
“什么保证书?”
“你给我写一份,绝不带着机器投奔倭国人的保证书。”春妮见他发愣,道:“我可不想千辛万苦运来的机器给倭国人做了嫁衣,闻老板?”
闻老板回过神来,欢声大笑:“这有何难?拿笔来!”
082 路障
尽管尹老师和闻老板很想当场促成春妮的合作, 但别人怎么想,与春妮有何相干。她身后背负着一学校人的命运,凭尹老师跟她的那点同事情份, 还不至于让她作出那么重大的决定。
从悦来茶馆出来后, 春妮带着样品,马不停蹄去了温南的县政府,又找到温南日报,放出消息说,来自海城的富商计划在温南办厂,欲寻本地合作者。
她留下自己在客栈的联系方式,不出半天, 有闻风听到消息的城中富绅商贾赶来试探。
不少人见主事的是春妮这个小姑娘,要么心存怠慢, 随口哄骗她两句,要么以为自己受了骗,问不到两句就离开了。
想发财,连个基本的态度都没有, 对这些人,春妮也不会留他们。
有人对她要求众人写的保证书更是嗤之以鼻:“我们又不傻, 谁不知道倭国人是豺狼虎豹,不会跟他们合作的。就算签了又怎样?真投了倭国人,律法也管不到。”
还有人私下嘀咕:“小孩子办事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这种事写在纸上有什么用?该不要爹娘祖宗的,还是不会要爹娘祖宗。”
这些人说的也没错, 不过春妮原本在乎的就不是这张纸。这些人面对这张纸的反应,才是她要重点观察的。
三天时间,春妮起码见了三四十人。温南出巨商, 以上她碰到的人毕竟是少数。也有那想借势哄骗她答应的,但一个接一个地人来见春妮,这些人反而不好再私下做小动作。
双方经过几轮试探,春妮择定几家看上去最靠谱的,将对方推荐的地点逛了一遍,再谈具体条件,算来算去,竟然还就是闻老板的条件最优厚合适。
因为闻老板说:“我说过,我只想给兄弟们找口饭吃。温南山里到处都是竹子,我不像他们,竹子不需要另外给钱,你也不需要付我工钱。我只要每个月下边人工钱发够,能让兄弟们有口饱饭,这就够了。”
春妮问他:“你不觉得我太苛刻?”
闻老板憨笑道:“老尹都跟我说了,你们也是为了娃娃们读书。我只当这些省下来的钱都给娃娃们买了本子。”
春妮终于动容:同
样是舍钱,富人的一块钱,跟穷人的一块钱绝不相同。这位闻老板跟她见过两面,他作风简朴,吃喝用度都非常普通,的确不是真有家底的作派。但他能说出跟方校长差不多的话,就足以让春妮信任他一回。
如果确定这位闻老板值得信任,合作得不错的话,适当地再让点利给他们,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位闻老板只跟她见过这两回,确定双方合作之后,说自己还有其他事要忙,另外派了个长得白净些的男人跟她商讨合作细节。
细节在两次的见面中,春妮跟闻老板已经谈妥。海城这边出机械师,出熟练工,还要负责培训和所有经营费用,闻老板这里负责场地,经营和本地工人的部分。双方约定,合作初期,海城方面除了工人工资和经营必须费用外,不需要分出额外利润。盈利之后,按照出货量重新分配利润。
春妮对这个叫刘长庚的人只有一个要求:“我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工厂跟温南有牵扯。”春妮愿意相信他们,但他们底细不明,该防的还是得防。
他表示理解,但是要求厂方出钱,他们会在明州另外建一个商行跟温南对接,所有帐目往来不会跟海城有一分钱关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跟方校长商量过后,春妮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等到所有细节敲定,春妮再度踏上回海城的船时,她已经出门有了一周的时间。
回去之前,春妮拒绝尹老师相陪,去了温南的药铺,找到他们的药田大肆采购一番,买了一大堆的如贝母,栀子等药材,还买到了几株铁皮石斛,这些都是温南特产药材。海城目前最短缺的物资,除了粮食,就是药材,即使不是最受欢迎的褪热止血和消炎药,进了租界,也不愁卖。
春妮虽然不会专门搞走|私,好不容易来一趟,也不会放过发财的机会。
她打电话让夏风萍帮她查访过一些药材的价格,这里是原产地,即使是最不好卖的白术,只要能顺利运到租界,身价立刻就能涨到三倍以上。
春妮还劝尹老师:“好不容易来一趟,你也买点特产,哪怕是给你母亲带回去尝尝呢。”
尹老师却反而来劝她道:“这一路有倭军的海上关卡,咱们政府的陆上关卡,到了肃州还要走一段陆路。你稍稍买一些方便携带的,别买得太多,万一被人扣下来就全完了。”
现在整个南江省,只有明州远郊,肃州一部分以及温南这寥寥几处没有落入倭人魔掌。交战双方民间虽然不禁交流,但政府军方面为了阻拦倭国部队进攻,挖断了路基,在交战交界处设立了铁丝网,木桩陷阱等路障,他们有一段路是需要步行的。
到了离开的那一天,尹老师看见春妮背的包袱:虽然有点大,但在正常范围内,只当她听了自己的话,将买来的药材又便宜处理了,放心带着她登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