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2/2)

果然,路障消失,眼前出现的竟然就是这个迷宫的出口!

接下来两棒的选手杨陶璐和许岩,迎来的障碍考验不再是智力,而是体力与身体灵巧度的双重挑战。

杨陶璐的关卡颇有几分像高一时玩过的“跃动格子”,必须踩在指定颜色的色块上,一步步跳到对岸,如果中途踩错了任意色块,则会被判定失败,必须从障碍的重新开始。

身高刚过一米五的杨陶璐本就为自己的身高感到苦恼,这关卡更是直戳她痛处,尤其是最后两个色块间的距离跨度之大,连一个成年男子也只能勉强跃过,而对于她的小短腿而言,无异于天堑。

最后两个色块一左一右,也像两大护法一样,拦住杨陶璐的去路。

尝试了几次都失败,她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眼看已经没有什么力气。

再这样硬撑下去只会白白消耗体力。

杨陶璐抬头看向场外观众的方向,想到前几棒的队友至今未使用过“场外求助”功能,犹豫片刻后,最终选择了向场外同学寻求帮助。

求助信号一发出,场外的10班同学却集体傻眼——他们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杨陶璐正在挑战的内容,这是纯粹依赖身体条件的关卡,按照规则,场外观众又不能作为“外援”替她进去闯关,这信号发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无论是其他班级的选手,还是来此团建的白领,大多会将场外求助机会留给解算术题或逻辑难题时使用,毕竟,场外观众可以利用手机、计算器等工具快速解答,效率远胜于场内选手的心算。

然而,10班的同学有点轴,前面的田潼曦和曹毅在遇到计算题时都选择硬扛,宁愿多消耗几秒时间完成任务,也不愿浪费求助机会。

他们的想法很一致——越往后,题目难度可能越大,将求助机会留给可能真正需要这些机会的队友,才是明智的选择。

结束自己那一棒,回到候场区观战的沈建也很懵,要是能把他那一棒和杨陶璐调换一下顺序该多好!

沈建那一棒的障碍是一道英语题,连线单词和对应的图片。

虽然他试了几次最终通关,可若是让身为英语课代表的杨陶璐闯这关,速度肯定更快。

而沈建这个练跳高的体育特长生,别的没有,唯独一双大长腿惹人瞩目。若是让他去闯踩格子的这一关,可能连跳都不用跳,只要跨个大步,就能轻松迈过。

若是换成潘梦影,她或许能够凭借灵活的肢体,做出近乎横劈叉的动作,同时踩到那两块间距极大的格子。

但杨陶璐不行。她既没有沈建那样的大长腿,也没有潘梦影的柔韧性。她选择求助场外观众,其实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