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连忙摆摆手澄清:“没有没有,我的朋友在给我讲故事。我听了有些激动,有些感动,这才哭的。朋友是女生,我没有被什么傻小子辜负……”
老太太不放心地瞅了潘梦影一眼,又见她的神色不像在假装,这才放下心来,又把那团折得皱巴巴的卫生纸塞回包里。
老太太继续回头,似乎还想寻找同行人的身影。
见老太太如此好心地关心自己,此时却有些焦躁不安的模样,潘梦影连忙问:“奶奶,您是要找什么人吗?还是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帮您叫乘务员过来?”
潘梦影记得,这老太太刚才劝自己的时候说,她年纪这么大,才是第三次离开家乡。这十多年来,城市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若是没有一直生活在这里,恐怕连这趟火车都不知该怎么上。
老太太脸上带着些许拘谨的笑容解释道:“我去运夏市参加一个美食推广会——哦不对,是叫推介会,还是什么的?娃他爹,还有一个来自你们运夏市的孩子,和我一起上的这趟火车,可火车站的人给票时,却说他们俩都在7号车厢,就我在5号车厢。你别笑我这老婆子,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个什么‘高铁’,看不见娃他爹,有些紧张了……”
“我也是到运夏市去的,还有一个小时就到了,奶奶您就和我聊聊天,不用紧张,很快的。”
邻座的奶奶先前对自己表示了关心,潘梦影也决定把这份善意回馈给她。她又好奇地追问:“美食推介会……是推介您自己做的东西吗?”
聊起了此行的主题,老太太点了点头,拍了拍自己随身的布包,有些自豪,又有些紧张,打开了话匣子:“是,是我们山里的小吃。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我们民族叫‘纳玛族’。”
潘梦影有些为难,这个民族的名称她确实听过,但仅限于小学常识课课本。那会儿的小学常识考试,经常需要孩子们填写华国所有少数民族的名称——主打一个死记硬背。
她听过这个民族,也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却完全不清楚他们在哪儿聚居、有什么民族特色。
潘梦影有些尴尬地表示:“我听过,不过不怎么了解,您还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来自这个民族的人呢!家乡有什么样的美食,让您如此远道而来?”
潘梦影有些不好意思,是因为她对老太太的民族几乎一无所知;而老太太也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布包的边角,说道:“哎呀,也没啥稀奇的,就是我们山里头常吃的‘苦果饼’。小时候,我们家里穷,山里地条件又种不了庄稼。我阿娘就用山里树上的有些苦的野果做成饼子,给我们这些孩子吃。后来条件是好了,也没什么人这么做饼了。近来,外头的人倒觉得我们这些土东西稀奇,还邀请我和我老伴去你们大城市参加美食推介会。你说奇怪不奇怪?哈哈……”
听了老太太的话,潘梦影忽然联想起那些哄骗亲戚朋友所谓“去大城市投资赚钱”的传销骗局。她警觉地问道:“奶奶,您没有受骗吧?找您到大城市来的人什么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