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晓得老三是咋想的。”邬常顺还是有点不高兴,要是事先知道陶椿心里还有人,他哪会跟陶家攀亲家。
“我爹就叫邬常顺。”小核桃在外面说话,“爹,有人找你。”
“谁?”邬常顺跟姜红玉对视一眼,两人一起出门。
是陵长的堂孙子,六七岁的孩子,他捧着烤番薯吃得一嘴黑,见人出来,他含糊不清地问:“你是邬常顺吗?”
“是,我就是,你有啥事?”邬常顺问。
“我大奶奶叫我来跟你说,你们老老实实在家干活,啥也别做,哪也别去。”
“你大奶奶说的?”姜红玉问,“她还说啥了?”
“没了,我回去吃饭了。”小孩把话带到,蹦蹦跳跳走了。
“年婶子是啥意思?”姜红玉拉着小核桃进屋,嘟囔说:“我原本还打算让你去他们回来的路上等着,让弟妹等录事官走了再回来,免得被抓了。要是陵长和山陵使要罚她,不如让她先躲在山里。”
“她一个女人,一个人躲在山里能活啊?”邬常顺觉得她这想法荒唐,“我看陵长挺向着陶椿的,估计他会想法子,也可能是怕我们去通风报信再被录事官抓住了。”
邬常顺没想错,下午的时候,徐录事独自一人又上门了,邬常顺和姜红玉挑着两筐番薯正要去河边洗,两方遇上,徐录事跟着他们一起去洗番薯。
隔天,姜红玉在家翻晒番薯干的时候,她瞄见崔录事又在附近打转,她心想不至于吧?陶椿又没杀人,就是犯错了也改了,不至于非要把她抓住受罚吧?
陵长私下跟年婶子嘀咕,老两口一致认为这三个录事官拿了老账房的好处,要抓了陶椿去平息他丧子的怒气。
越是如此,他们越要保住陶椿。
三个录事官分开在陵里转了一天,次日吃了早饭,崔录事提出要去山里看一下烧陶的陶窑。
陵长一滞,他安排去报信的人就在陶窑所在的山谷里守着,大概还住在陶匠家里。
“有问题吗?”崔录事问。
“有啥问题?我巴不得你们过去,刚好看看老陶匠的老胳膊老腿,他做不动了。我们安排人给他帮忙,他也做不出几件好陶器。”陵长说,“那咱们这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