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生意嘛,无非就是尽力。
&esp;&esp;香囊针线极好,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的针线娘子缝制,绝非哄人的稀烂货。
&esp;&esp;香囊里面的香包,味道也很独特。
&esp;&esp;“你们制作香囊,莫非有特殊手艺?”
&esp;&esp;花香长期不散,又不会浓郁刺鼻,挂在腰间,真正合适。
&esp;&esp;计小四含笑道:“客人好眼力,我们家的香包,都是大师傅独特手艺调制。保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esp;&esp;杜先生问道:“京城的四季布庄,和你们是一家?”
&esp;&esp;哎呀,这位客人是京城来的啊。
&esp;&esp;看来对方应该是东家的客人。
&esp;&esp;计小四热情道:“京城的四季布庄,是二分店。我们这里,是一分店。”
&esp;&esp;杜先生笑了笑,“你们东家做生意有意思,开布庄,不先在京城开店,反而选在荒僻的山庄开店。京城的分店,成了二分店,有点意思。”
&esp;&esp;计小四含笑说道:“客人有所不知,我们店从一开始,宗旨就是服务广大开荒流民,并没指望赚钱。后来生意起来了,才考虑在京城开分店。”
&esp;&esp;这话,听听就成,别当真。
&esp;&esp;开店做生意,哪能不赚钱。
&esp;&esp;服务开荒流民,不过是赚钱的一种手段。
&esp;&esp;他笑着,内心很佩服燕云歌。
&esp;&esp;玩得好一手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esp;&esp;开荒流民累死累活,攒点粮食,一个转手又回到了她的手中。
&esp;&esp;流民还要感恩戴德,给他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esp;&esp;难怪燕云歌手中不缺粮,因为每日都有粮食入账,重新回到仓库。
&esp;&esp;要是燕云歌得知杜先生所思所想,定会回敬他一个大大的“呸!”
&esp;&esp;流民每天消费是有限的,那点粮食,能顶什么用。
&esp;&esp;以为她赚了流民很多钱,殊不知离着赚回本钱,还遥遥无期。
&esp;&esp;那点利润,还不够她投入的本钱零头。
&esp;&esp;今年,又招收了几大千流民开荒。
&esp;&esp;加起来近两万流民吃饭,每天光是支付给流民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esp;&esp;为此,她又从少府购入了一批陈粮。
&esp;&esp;她都快成为少府的粮食消费大户,乐得少府一干官员合不拢嘴。
&esp;&esp;放在仓库里的陈粮,总算有了去处,还能卖钱。
&esp;&esp;杜先生随手挑选了五个香囊,加上之前的簪子,总计消费两贯钱。
&esp;&esp;嗯,杜先生挑选的都是好物件,单价高。
&esp;&esp;做成了一单,计小四很满足,亲自将杜先生送出店铺。
&esp;&esp;杜先生转身又进了隔壁的杂货铺。
&esp;&esp;杂货铺东西多,地方窄,对杜先生来说没任何吸引力。
&esp;&esp;但是,他可以通过杂货铺,判断出开荒流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
&esp;&esp;经过一段时间,明察暗访,杜先生对富贵山庄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esp;&esp;运作模式,也都摸清楚了。
&esp;&esp;归根到底,开荒不能单纯地开荒,得有配套,得让流民看到希望。
&esp;&esp;对于近日见闻,杜先生打算写成条陈,寄给侯爷燕守战。
&esp;&esp;或许上谷郡也可以效仿富贵山庄的模式,招收流民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esp;&esp;若是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广宁侯燕守战的扩军计划,就能顺利进行。
&esp;&esp;粮食无法自己自足,总归会没有安全感,容易遭人掣肘。
&esp;&esp;一句话,粮食是根本。
&esp;&esp;有了足够的粮食,人才有底气。
&esp;&esp;凌家有粮食,有大把的粮食,吃十年都吃不完,所以底气十足。才会在这个时候,送凌长治到京城做官,冲击顶尖世家。
&esp;&esp;……
&esp;&esp;回到山庄,杜先生打算找燕云歌谈一谈。
&esp;&esp;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春耕都结束了,不能再拖延下去。
&esp;&esp;燕云歌也觉着是时候谈一谈,早点将杜先生还有二房两口子送回侯府。
&esp;&esp;二房两口子,在京城这段时间,可没少折腾。
&esp;&esp;毕竟姓燕,打着燕家的名头行事,天经地义。
&esp;&esp;燕云歌烦他们两口子。
&esp;&esp;不过那两口子没招惹到自己,她也不会主动找对方麻烦。
&esp;&esp;当阿北禀报,“姑娘,杜先生求见。”
&esp;&esp;“让他进来!”
&esp;&esp;杜先生被请进书房。
&esp;&esp;看着书房内,满满的藏书,杜先生有些诧异。
&esp;&esp;穷乡僻壤,藏这么多书籍,有必要吗?
&esp;&esp;燕云歌笑道:“杜先生是不是好奇书柜里面的书籍?不瞒先生,其中大部分都是几位教书先生编撰的教材,还有我从别的地方收集的一些文集和教材。这里面,没有一本孤本或是残本,先生不必惦记。”
&esp;&esp;杜先生哈哈一笑,“姑娘说笑了。姑娘刚才提起文集,老夫倒是有几分兴趣。不知可否借阅一二?”
&esp;&esp;燕云歌大方应下,“杜先生想借阅,尽管开口。若是杜先生能留下一份墨宝,让众人有机会仰慕先生的学识,那就更美了!”
&esp;&esp;哎呀,四姑娘果然不做亏本生意。
&esp;&esp;留下一份手稿,倒也可行。
&esp;&esp;于是,他痛快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