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门口的争抢声,把江福宝的视线吸引过去。
&esp;&esp;她看着方才百姓用东西砸白千山的地方。
&esp;&esp;躺着许多碎掉的鸡蛋,和不少菜叶子,还有稀烂的萝卜,和摔成几段的黄瓜。
&esp;&esp;这种菜,不过是有钱人拿来砸人解气的玩意。
&esp;&esp;却是镇上的穷人,难得一见的大餐。
&esp;&esp;他们甚至比不上住在村里的。
&esp;&esp;毕竟村里人有地,还靠山,总归饿不死。
&esp;&esp;镇上的穷人,只能靠干散工,帮人洗衣洗碗等活计来赚钱。
&esp;&esp;光景不好,找不到活干,一天吃一顿也是常有的事。
&esp;&esp;所以他们看到这些菜,才会这般激动。
&esp;&esp;碎掉的鸡蛋是最受欢迎的,蛋壳里还残留着蛋清蛋黄,其次是摔成几段的黄瓜,这种洗洗就能吃,最后才是菜叶子。
&esp;&esp;就连被人踩的稀巴烂的萝卜。
&esp;&esp;都有人抢。
&esp;&esp;甚至还有人趴在地上,企图把已经沾满泥土的蛋黄捞起来的。
&esp;&esp;可惜,她失败了。
&esp;&esp;要不是蛋黄实在太脏,江福宝都怀疑她会舔舐干净。
&esp;&esp;直到门口这片地,什么都没有了。
&esp;&esp;这些人才离开。
&esp;&esp;江福宝的心里有些难受。
&esp;&esp;如果她没穿来,原主一家,是不是也跟这些人差不多。
&esp;&esp;天不下雨,若是万物枯死。
&esp;&esp;只怕会更惨。
&esp;&esp;听说古代闹饥荒,会易子而食,她这种被家里人娇宠着,浑身肉乎乎的小女童,最受那些人的欢迎。
&esp;&esp;江福宝不敢深想。
&esp;&esp;她默默对着天空祈祷。
&esp;&esp;希望老天赶紧下雨。
&esp;&esp;多下点,下大点,把干枯的土地,全部喂得饱饱才好。
&esp;&esp;这一刻,江福宝才发现,原来不光是现代,古代的穷富差距,更大。
&esp;&esp;就像来他们铺子吃饭的客人,基本上个个穿着锦罗绸缎。
&esp;&esp;毕竟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上百文的吃食,没几个普通百姓能每天都吃得起。
&esp;&esp;光景不好,镇上打散工一天才六七文钱。
&esp;&esp;在她家铺子里,只能买两碗绿豆汤而已。
&esp;&esp;连山镇,还是较穷的镇子。
&esp;&esp;若是更富裕的江南,是不是差距会更大呢?
&esp;&esp;江福宝突然想赶紧长大了。
&esp;&esp;她想把这片大陆全部游览一遍。
&esp;&esp;“去去去,这里的东西,你哪能买得起,别在这凑热闹了,你要是想喝绿豆汤,就去摊子上喝,那里只要一文,来这排什么队。”
&esp;&esp;就在江福宝想出神时,左手边排队的人群里,突然闹了起来。
&esp;&esp;原来是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麻布衣裳的老头,排在首位,他身后的男人嫌他碍事,想把他赶走。
&esp;&esp;毕竟江家小食铺今天虽然送肉串。
&esp;&esp;可不缺钱的他们,不可能真的只喝一杯绿豆汤。
&esp;&esp;来占便宜的,少之又少。
&esp;&esp;许多穷人,反而更要脸面。
&esp;&esp;少部分想占便宜的人,也不好意思跟这些穿着华丽的人站在一起。
&esp;&esp;唯独这个老头,格外显眼。
&esp;&esp;江福宝定睛一看,闹事的人,竟然还是熟客。
&esp;&esp;是在菜市街开粮铺的刘掌柜。
&esp;&esp;“老爷爷,已经轮到你啦,你快进去吧,刘伯伯,你不可以这样哦,每个人都有来我们铺子买东西的权利,无论他有没有钱,既然阿奶说了,今天不管买什么,都送两根肉串,所以就算这位老爷爷只买绿豆汤,我们也会给他肉串的。
&esp;&esp;所以刘伯伯,你不能欺负老爷爷哦,你们都是我们铺子的客人,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长辈,爱护老人,这是二哥教我的,他在学堂读书呢,以后就是读书人啦~”
&esp;&esp;江福宝挡在老头身前。
&esp;&esp;她昂起头,对着闹事的刘掌柜说道。
&esp;&esp;刘掌柜是老客,江福宝不会得罪他,但是她也看不惯这些富人不把穷人当人看的模样。
&esp;&esp;她才三岁。
&esp;&esp;小孩哪懂规矩。
&esp;&esp;所以她就算教训眼前的人,这人也不好意思跟一个小孩置气。
&esp;&esp;说到一半,她还把二哥拿出来挡锅,毕竟孩子懂什么大道理。
&esp;&esp;定是有人教的。
&esp;&esp;果然。
&esp;&esp;在江福宝话音落下之际。
&esp;&esp;那位刘掌柜,脸色涨的通红,似乎羞愧不已。
&esp;&esp;“是伯伯错了,我改,这位老大爷,您先请,方才天气炎热,我心里烦躁不已,没动脑子就将话说出口了,实在是抱歉,这样,您点的绿豆汤,算在我头上,就当是赔罪了。”
&esp;&esp;刘言之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
&esp;&esp;十五年前,他还在地里刨食呢。
&esp;&esp;后来当过小二,干过散工,又支过摊子,才攒了笔钱,开起了粮铺。
&esp;&esp;一直发展到现在。
&esp;&esp;他已经从村子,搬到镇上来了。
&esp;&esp;不光如此,他还在别的县城,拥有三家粮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