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43节(1/2)

<dt css="rd">

&esp;&esp;一来是他确实太忙了,二来也是因为昨晚上要说的事他也都知道了,所以也没必要参加。

&esp;&esp;不过李幼薇却作为家庭代表参加了,甚至于还带上了宝儿一起过去,这妮子显然是当成热闹去看了!

&esp;&esp;从李幼薇口中得知,昨天的社员大会上,大家对于集体劳动的事倒是没啥意见。

&esp;&esp;毕竟这种事年年有,大家已经习惯了!

&esp;&esp;甚至于主动请战的人不少,两个队六十个青壮当场就确定下来了。

&esp;&esp;大家伙之所以这么积极,一方面是因为去参加集体劳动可以算工分,而且每天都是满工分,这对不少社员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esp;&esp;其次是,去集体劳动能吃饱饭!

&esp;&esp;根据规定,去集体劳动的时候,各个生产队要自备锅碗瓢盆和粮食。

&esp;&esp;通常而言,队里会拿出集体粮食给参加劳动的社员们吃,且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细粮,还管饱!

&esp;&esp;这对于很多吃不饱吃不好的社员们来说,就更有吸引力了。

&esp;&esp;虽说去集体劳动确实要比在村子里下地干活要累一些,但是对于苦惯了的农民们来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苦完累完没啥收获。

&esp;&esp;有工分拿,还能吃饱吃好,这在他们看来已经很满足了!

&esp;&esp;不得不说,这年头的老百姓还真是淳朴啊!

&esp;&esp;这集体劳动的事倒是定下来了,但是关于杨秀兰一家的事,社员们的意见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esp;&esp;包括杨秀兰的娘家人以及本族的绝大部分社员,对这事自然是支持的。

&esp;&esp;但是也有不少人明确表示反对,毕竟这三个人不管是分到哪个生产队,就要分走五六百斤粮食。

&esp;&esp;就按照一个生产队150个壮劳力计算,这几百斤粮食分到每人头上都有三四斤。

&esp;&esp;平白少分了三四斤粮食,这谁愿意!

&esp;&esp;而且这还不是一年的事,而是往后每年都这样,因此表示反对的人还真不少。

&esp;&esp;最终还是由李丰年出面,他向社员们保证,今年杨秀兰家的人头粮不用队里出,而是由小黄土村的生产队出。

&esp;&esp;此外,他又将周扬上午在大队部会议室说的那些话,同村里的社员、知青们说了一遍,这才勉强让大家同意接收杨秀兰一家。

&esp;&esp;尽管如此,依旧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也包括一些村干部。

&esp;&esp;不过这事周扬并没有放在心上,这种事情,大家都穷的时候,你就算是说破天都没用。

&esp;&esp;只要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村里人不介意多养几个闲人!

&esp;&esp;更何况,杨秀兰这一家人还有手有脚,都是能下地干活的正常人。

&esp;&esp;所以,关键还是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才行!

&esp;&esp;这就好比孝顺父母这种事情,在周扬的记忆里,不管是在八宝梁村还是后来回城后,子女不孝顺甚至于不赡养老人的事时有发生。

&esp;&esp;不少家庭,明明是至亲关系,但是因为一点东西争得面红耳赤的,甚至于反目成仇的也屡见不鲜。

&esp;&esp;尤其是儿媳妇和公公婆婆,那更是一言难尽啊!

&esp;&esp;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事情就越来越少!

&esp;&esp;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再难听到婆媳因为几斤米和几个土豆子大吵特吵。

&esp;&esp;不是大家伙的觉悟高了,而是社会进步了,大家伙都富裕了,不在乎那三瓜两枣了!

&esp;&esp;所以,想要让村里人不再反对这件事情,关键还得让大家富起来!

&esp;&esp;因此,买猪仔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

&esp;&esp;云山县城邮政局!

&esp;&esp;周扬一进门就被工作人员给认出来了,这小姑娘看到周扬后主动打招呼道:“同志,你又来了!”

&esp;&esp;“呵呵,来了,帮我看看有我的信件或者是包裹吗?”周扬笑着说道。

&esp;&esp;“行!”

&esp;&esp;“周扬,团结公社八宝梁村!”

&esp;&esp;小姑娘在一堆信件中找了一会,很快就找出两封信,然后递给了周扬。

&esp;&esp;看到是两封信,周扬有些惊讶,但也没有着急着拆开。

&esp;&esp;而是直接将手里的书稿递给了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同时说道:“同志,麻烦你帮我把这些书稿寄出去!”

&esp;&esp;“行,那同志你填一下单子吧!”

&esp;&esp;“嗯!”

&esp;&esp;很快,填好单子交了钱,那些书稿就寄了出去!

&esp;&esp;随后,周扬才仔细看起了手中的这两封信!

&esp;&esp;第一封是宁市寄来的,不用想也知道是老徐寄给他的。

&esp;&esp;拆开一看,里面果然是汇款单和一些票据。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