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83节(1/2)

<dt css="rd">

&esp;&esp;“今日宴会,圣人息怒……”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

&esp;&esp;“饮酒!”

&esp;&esp;李隆基又饮一杯酒,冲冲扫兴之气。

&esp;&esp;在他心中,边令诚已经是一个死人。

&esp;&esp;“七郎,外国很大,也有文明,你说他们也有皇帝吗?”

&esp;&esp;杨玉环插话询问李瑄。

&esp;&esp;“回娘子,大食帝国的哈里发,类似于宗教、军政的继承者,领袖,可以称之为一国之君。但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翻译为皇帝。在西方世界,如法兰克王国、罗马帝国,特别优秀的皇帝,被称为大帝。”

&esp;&esp;李瑄向杨玉环解释道。

&esp;&esp;“那三郎这样,一定大帝了。”

&esp;&esp;杨玉环看着李隆基说道。

&esp;&esp;“西方的大帝,怎能和圣人相比,圣人一词,远迈大帝。更何况天可汗,是天下的共主。西方最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不及圣人。”

&esp;&esp;李瑄纠正杨玉环的话。

&esp;&esp;“也是!圣人文治武功,千古一人。”

&esp;&esp;杨玉环和李瑄这一唱一和,让李隆基又来了心情,他感觉自己又飘起来了。

&esp;&esp;“七郎,罗马帝国是在地中海上的国度吧!听说哪里很富庶。”

&esp;&esp;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向李瑄问道。

&esp;&esp;“回圣人,现在的罗马帝国是曾经最辉煌罗马帝国分解出的东罗马帝国,但他们视自己为正统,自称罗马帝国。他们一定比大食帝国更富有。”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esp;&esp;“罗马帝国曾遣使来唐,龙池中的水仙花就是他们带来的。我只记得他们和粟特人有些相像。当时他们说两年多时间,才辗转来到大唐。”

&esp;&esp;曾经大唐将罗马帝国称为拂菻,经过李瑄科普后,正式译为“罗马”两个汉字。

&esp;&esp;“罗马帝国距离长安万里之外,我们的兵马如果没有地方辅军、地方粮草相助,不可能直接进入罗马帝国。”

&esp;&esp;李瑄这样向李隆基回答道。

&esp;&esp;“七郎还有征服罗马的心思吗?”

&esp;&esp;李隆基问李瑄,他不能忍受有人能和他一样称为皇帝。

&esp;&esp;他是唯一的天下共主。

&esp;&esp;“回圣人,大食刚经历改朝换代,又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萨法赫的弟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将他杀死,成为新的哈里发。”

&esp;&esp;“臣得到消息,此人雄心勃勃,似乎比他兄长更强势,已经击退罗马帝国的军队,平定内部不臣服的总督。”

&esp;&esp;“臣建议,趁大食帝国动荡,百姓迷茫的时候,大唐继续出兵西征,一举攻克哈希姆城,拿下圣城耶路撒冷、麦加,将大唐的战旗插在地中海,成就圣人不朽的军功。”

&esp;&esp;“只有将大食帝国覆灭,我大唐才能借助波斯之资源、粮草,向罗马攻击!”

&esp;&esp;李瑄看似头头是道地向李隆基分析道。

&esp;&esp;实际上是在借助李隆基膨胀的野心,忽悠李隆基!

&esp;&esp;自他收取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价值二百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和十万第纳尔、一千万第尔汗以后,就打算暂时偃旗息鼓。

&esp;&esp;他接下来,只会为安史之乱做准备。

&esp;&esp;到时候他控制西域入口,假装调兵入波斯到达里海。

&esp;&esp;其一,自然是给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机会。

&esp;&esp;想改变大唐,必须由安禄山挑起战斗,并且势如破竹地将李隆基赶出长安。

&esp;&esp;这样李隆基才会能在天下百姓、官吏那里,彻底失去威望。

&esp;&esp;其间的苍生伤亡,不可避免。

&esp;&esp;不破不立,这些是必须承受的代价。历史上打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太惨烈。

&esp;&esp;李瑄一定要快速结束,定鼎天下。

&esp;&esp;其二。

&esp;&esp;安禄山一旦起兵,李隆基就会颜面尽失,因为安禄山是他一手提拔的,处处维护。

&esp;&esp;他像是找遮羞布一样,不顾一切。

&esp;&esp;届时,他会让有能力的将领快马加鞭从边境回来。

&esp;&esp;历史上哥舒翰、封常清等将领回去的时候,都没有带自己的兵马,而是让荒废已久的南衙禁军,穿上盔甲,再招募一些没有训练过的百姓抵抗虎狼之师。

&esp;&esp;除了调兵遣将需要数月时间以外,更多的是李隆基失去理智。

&esp;&esp;结局是显然易见的。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