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51节(2/2)

&esp;&esp;在丝路之上,李瑄彻底扬名,和大唐、大食齐名的吐蕃,被李瑄打得节节败退。

&esp;&esp;控制河西走廊的李瑄,能直接影响胡商的利益。

&esp;&esp;即将科举,文人才子们在周围品头论足,皆认为李瑄是千年一出的风流人物。

&esp;&esp;李瑄的亲朋好友得知李瑄回来后,在朱雀大街上欢腾,李瑄向他们招手。

&esp;&esp;就这样,一路到达朱雀门后,向东前往兴庆宫。

&esp;&esp;朝臣这才散去,李隆基独召李瑄入勤政务本楼。

&esp;&esp;“得知圣人召见,臣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不敢有一丝一毫地耽误。只是与吐蕃大战在即,臣要尽快回边关。如有要事,圣人尽管吩咐。”

&esp;&esp;入二楼后,李瑄向李隆基拜言。

&esp;&esp;像是只要完成李隆基的吩咐,就会回去安边守土一样。

&esp;&esp;“也无甚大事!就是觉得七郎该与吐蕃赞普决战,问问兵马是否够用,朕可以从河东、朔方调离骑兵前往河湟。”

&esp;&esp;李隆基向李瑄说道。

&esp;&esp;“吐蕃赞普御驾亲征,其兵力必然雄厚。如果圣人能从朔方、河东调遣骑兵,我军在胜利后,损失就会更小,减轻国家和百姓的负担。”

&esp;&esp;李瑄沉顿一下后,立刻向李隆基说道。

&esp;&esp;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esp;&esp;更多的兵力,保证胜利的时候更漂亮。

&esp;&esp;解救王忠嗣,也可以在这上面借题发挥。

&esp;&esp;“我会立刻传达诏书,让河东、陇右,共出五万骑兵,至河湟支援,听候七郎的调遣。”

&esp;&esp;李隆基点头说道。

&esp;&esp;自灭亡突厥汗国后,大唐获得许多战马,再加上王忠嗣经营马策,使朔方、河东,骑兵数量超过六万。

&esp;&esp;抽调其中五万,随李瑄战斗。

&esp;&esp;五万骑兵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esp;&esp;大唐在北面的骑兵不止这些,关键时刻还能抽出诸部胡骑。

&esp;&esp;“多谢圣人,明年以后,青海郡设立,苏毗归附!吐蕃将缩入雪域高原之内。如有机会,臣会擒拿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来报答圣人之恩!”

&esp;&esp;李瑄拱手说道。

&esp;&esp;“哈哈……如果擒杀尺带珠丹,朕直接封七郎为王。”

&esp;&esp;李隆基仰笑一声,不过他也知道有难度。

&esp;&esp;尺带珠丹见势头不对,一定会逃入雪域高原。

&esp;&esp;“臣愧不敢当!”

&esp;&esp;李瑄知道这个时候,李隆基还不轻易封王。

&esp;&esp;等天宝后期的时候,李隆基开始不把王爵当回事了,连安禄山都能授郡王。

&esp;&esp;这种“君轻爵位”而“人觊贵宠”,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将毁坏一个国家的根基。

&esp;&esp;李隆基既然滥封滥赏,不珍惜朝廷爵禄。百官当然只求谄媚皇帝、杨氏姐妹,一心博取富贵荣宠。

&esp;&esp;但李瑄所获得的爵位,都是实打实的军功。

&esp;&esp;“七郎,你觉得现在朕和汉武相比如何?”

&esp;&esp;李隆基被李瑄几句话搞得心潮澎湃,问出这番话。

&esp;&esp;自然是与汉武帝比军功了!

&esp;&esp;“汉武帝灭了匈奴,却空虚了国库;您灭了突厥,天下依然富足。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esp;&esp;李瑄最擅长说这样的好话。

&esp;&esp;“七郎,你常在民间行走,天下间有没有人议论我的错误。”

&esp;&esp;李隆基对李瑄的回答很满意,每次与李瑄交谈,总能让他心情舒畅,这是李林甫都无法比拟呢。

&esp;&esp;但李隆基还想知道民间对他的错误是怎么看待的。

&esp;&esp;他也知道自己犯下有错误,即便有的他不认为是错误。

&esp;&esp;“臣从古籍上发现,即便是上古圣人办事也不是没有一点失误。所以就出现了尧帝信用鲧、共工、兜、三苗等四凶的失误;周公失误于重用管叔、蔡叔等叛臣;孔子失误于错误对待宰予;连太宗皇帝都因冤杀张蕴古而感到后悔。世人不会去说尧舜、孔子、周公的过失,自然不会有人觉得圣人不对。”

&esp;&esp;李瑄倒是希望与李隆基多聊一下这些,把李隆基逗高兴了,再找机会切入王忠嗣事情中。

&esp;&esp;“七郎经典通熟,若非七郎年纪尚小,都可以成为宰相了。”

&esp;&esp;李隆基心中遗憾,想到李瑄要是年长一些,他就可以托付政事,高居无为了。

&esp;&esp;就当前而言,李瑄在李隆基心中地方,超过李林甫。

&esp;&esp;甚至两人一对比,李隆基觉得李林甫哪哪都差。

&esp;&esp;“宰相要看能力,我还有不足之处。”

&esp;&esp;李瑄微微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