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14节(2/2)

&esp;&esp;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esp;&esp;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esp;&esp;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esp;&esp;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esp;&esp;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esp;&esp;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esp;&esp;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esp;&esp;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esp;&esp;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esp;&esp;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esp;&esp;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esp;&esp;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esp;&esp;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esp;&esp;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esp;&esp;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esp;&esp;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esp;&esp;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esp;&esp;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esp;&esp;“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esp;&esp;“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esp;&esp;“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esp;&esp;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esp;&esp;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esp;&esp;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esp;&esp;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esp;&esp;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esp;&esp;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esp;&esp;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esp;&esp;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esp;&esp;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esp;&esp;为什么?

&esp;&esp;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esp;&esp;你们当国王是为了什么?

&esp;&esp;对待本国公民,给予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esp;&esp;可对那些贱民,以及归附的异族人,为何也要如此仁慈。

&esp;&esp;尤其是秦国‘公民’,竟然不站出来反抗?

&esp;&esp;放在西方国家,君主要是敢让奴隶享有‘公民’的权力,公民们早就不愿意了。

&esp;&esp;那些贵族领主们也不会同意的,这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esp;&esp;可在秦国以及大明,这似乎是很正常的。

&esp;&esp;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则被挤压的所剩不多。

&esp;&esp;与其说他们是贵族,不如说是世袭官僚。

&esp;&esp;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来反抗,这太奇怪了。

&esp;&esp;总之,他对来自华夏的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esp;&esp;-----------------

&esp;&esp;与他们都不同,忽格鲁特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esp;&esp;在帖木儿未经他同意,就割让金帐汗国土地与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许多。

&esp;&esp;帖木儿知道是为什么。

&esp;&esp;他很重视忽格鲁特,亲自安抚并再次许诺,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esp;&esp;忽格鲁特也想理解对方,可心里那根刺却让他无法视作不见。

&esp;&esp;他会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儿到底有没有将他当做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