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32节(2/2)

&esp;&esp;更何况是陈景恪这个‘庸才’。

&esp;&esp;所以他已经决定了,趁老朱掌权,赶紧把大同世界发表了。

&esp;&esp;到时候就算那群理学儒生想整幺蛾子,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esp;&esp;他还不知道,就在他想着怎么利用老朱的凶名,震慑理学派的时候,老朱也在算计他。

&esp;&esp;刚把心里产生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就听管家来报,杜指挥使求见。

&esp;&esp;陈景恪心中不禁犯嘀咕,杜同礼大晚上来见自己,肯定是出事儿了。

&esp;&esp;真是一刻都不让人安生啊。

&esp;&esp;他不敢耽搁,连忙将笔放下,让人将杜同礼带了过来。

&esp;&esp;见过礼之后,陈景恪直接问道:

&esp;&esp;“说吧,大晚上到我这来,什么事情?”

&esp;&esp;杜同礼面容严肃,说道:“蒋指挥使要了一批人手出京了。”

&esp;&esp;陈景恪眉头微皱:“有太上皇手谕吗?”

&esp;&esp;杜同礼点点头,说道:“有,没有太上皇手谕,我肯定不敢让他带太多人手出京。”

&esp;&esp;“太上皇授予其锦衣卫全权指挥权,连我都要听他的指挥。”

&esp;&esp;陈景恪气道:“就为了这点事儿,你大半夜就跑我家来?知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esp;&esp;杜同礼连忙说道:“您且听我把话说完,我来找您是因为蒋指挥使走的时候,提走了一批卷宗。”

&esp;&esp;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道:“山东孔家的卷宗。”

&esp;&esp;“嘶……”陈景恪倒吸一口凉气:“蒋瓛提走了孔家的卷宗?”

&esp;&esp;杜同礼重重点头,道:“所以我才连夜来找您……您说太上皇想做什么?莫不是要……”

&esp;&esp;陈景恪深吸口气,严肃的道:

&esp;&esp;“将理学名士的名单罗列出来,将他们的底裤有多少根线都查清楚。”

&esp;&esp;杜同礼惊讶的道:“理学……太上皇要对理学动手?”

&esp;&esp;陈景恪说道:“是理学派绝不会坐视孔家倒台,但只要他们敢保孔家,太上皇肯定会连他们一块儿打的。”

&esp;&esp;“大明这天,真的要变一变了。”

&esp;&esp;杜同礼惊恐的道:“您是说……太上皇要彻底废了孔家?”

&esp;&esp;陈景恪叹息道:“太上皇在为后人清理障碍。”

&esp;&esp;他太了解朱元璋了,对孔家要么不动,动就是下死手。

&esp;&esp;更何况,要震慑孔家锦衣卫就能办,何必出动蒋瓛?

&esp;&esp;授予蒋瓛对锦衣卫的全权指挥权,就是最大的信号。

&esp;&esp;杜同礼人麻了,他自然不会怀疑陈景恪的判断,可正因为相信才更害怕。

&esp;&esp;原本他以为,朱元璋只是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震慑一下孔家其他人。

&esp;&esp;没想到,目标竟然是整个孔家。

&esp;&esp;这事儿就大了。

&esp;&esp;不只是理学派,到时候儒家都会拼死维护孔家。

&esp;&esp;杜同礼倒不觉得他们能赢,只要太上皇下定决心,最多就是大乱一场。

&esp;&esp;可儒家和孔家的反扑,也能带走很多人。

&esp;&esp;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更是活靶子。

&esp;&esp;他一直知道自己就是个背锅的,锦衣卫真正当家的是陈景恪。

&esp;&esp;对此他倒也没有什么意见,这个锅可不是谁都有资格背。

&esp;&esp;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锦衣卫指挥使,陈景恪之下第二号人物。

&esp;&esp;而且上面有陈景恪负责和皇家沟通,他这个指挥使当的可谓是非常轻松。

&esp;&esp;可是……他没想到,有一天要背一口这么大的锅啊。

&esp;&esp;就他的小身板,可扛不住儒家的攻击。

&esp;&esp;看着惶恐不安的杜同礼,陈景恪忽然笑了起来:

&esp;&esp;“怕了吗?”

&esp;&esp;杜同礼毫不犹豫的道:“怕,怕的要死。”

&esp;&esp;陈景恪说道:“要不,我把你换了,直接让蒋瓛复职?”

&esp;&esp;杜同礼有些意动,但犹豫了好一会儿眼神重新坚定下来。

&esp;&esp;他没有说什么效忠之类的话,而是说道:

&esp;&esp;“大丈夫生当五鼎食,死亦五鼎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