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可以把地卖给大户啊,不就有钱了吗。
&esp;&esp;地卖光了钱还是不够?
&esp;&esp;卖儿卖女啊,实在不行卖自己。
&esp;&esp;这也是为何,天灾是百姓的地狱,却是大户的天堂。
&esp;&esp;大明不会放任不管。
&esp;&esp;可如此大面积的重建,朝廷又如何能管得过来?
&esp;&esp;于是陈景恪提出了三条建议:
&esp;&esp;“其一,为防止土地兼并,两年内禁止灾区土地买卖,一旦发现从重处罚。”
&esp;&esp;这条建议一出,几位内阁学士都有意见了。
&esp;&esp;尚羲韶说道:“我知道安平侯是为百姓长远计,可如此一刀切恐会影响正常交易。”
&esp;&esp;“况且,灾后重建需要钱财,如果不许百姓出售土地,那就是逼着他们卖儿卖女。”
&esp;&esp;其他几位内阁学士也都是一样的看法。
&esp;&esp;还有句话他们没说,此举还会得罪地方大户。
&esp;&esp;到时候他们阻挠重建工作,就更麻烦了。
&esp;&esp;说白了,他们还是无法摆脱旧有的思想,认为治理百姓离不开士绅大户的帮助。
&esp;&esp;大家都是老狐狸,大家自然都能明白他们的想法。
&esp;&esp;不过陈景恪也知道,他的顾虑确实有道理。
&esp;&esp;虽然朝廷设置的乡令等官职,可地方士绅大户,依然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esp;&esp;这是实际情况,必须要遵守。
&esp;&esp;所以他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含笑道:“尚学士莫急,且听我说完。”
&esp;&esp;“我的第二条建议就是,金钞局向灾区百姓发放无息贷款。”
&esp;&esp;“不需要太多,还款周期为五年。”
&esp;&esp;众人都不禁楞了一下。
&esp;&esp;金钞局直接借钱给百姓,说白了就是由国家发放贷款给百姓。
&esp;&esp;这不禁让他们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esp;&esp;不过很明显,金钞局房贷和青苗法完全不同。
&esp;&esp;青苗法最终还是要依赖地方衙门去执行,最终结果就变成了强行摊派。
&esp;&esp;衙门开始变着花样的提高税率,最后变成了官方放高利贷。
&esp;&esp;这不禁让众人担忧,金钞局放贷会不会演变成第二个青苗法?
&esp;&esp;还不等他们将疑问说出来,就听邱广安击掌叹道:
&esp;&esp;“妙,实在是妙啊。”
&esp;&esp;尚羲韶不禁问道:“敢问妙在何处?邱学士岂不闻青苗法乎?”
&esp;&esp;邱广安笑道:“我就知道,诸位肯定想到了青苗法。”
&esp;&esp;“然陈侯此法看似与青苗法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esp;&esp;尚羲韶问道:“哦?有何不同?”
&esp;&esp;众人都向他看来,想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esp;&esp;就连朱元璋都不例外,他刚开始听到金钞局放贷给百姓,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青苗法。
&esp;&esp;心里担忧会不会酿成祸患。
&esp;&esp;邱广安解释道:“王公变法首先不得人,他的青苗法虽好,然执行依然要仰仗地方衙门。”
&esp;&esp;“这些衙门的官吏本就反对变法,自然变着花样的破坏新法。”
&esp;&esp;“最终让良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esp;&esp;“大明不同,我们有金钞局,可以不依赖地方衙门放贷。”
&esp;&esp;“这就能让百姓少遭受一层盘剥。”
&esp;&esp;“其二,金钞局本就承担着向工商业放贷的任务,他们对这方面业务非常熟练。”
&esp;&esp;“能更好的执行这个任务。”
&esp;&esp;这是之前扶持工商业发展时候制定的政策,金钞局向工商业住发放小额贷款。
&esp;&esp;虽然存在着很多灰色交易,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esp;&esp;“其三,金钞局放贷,相当于是抢了贪官污吏和地方大户的好处。”
&esp;&esp;“他们必然会盯着金钞局,真出现私下放高利贷之事,他们会积极举报的。”
&esp;&esp;王祁反驳道:“如果金钞局和地方衙门、士绅勾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