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26节(1/2)

<dt css="rd">

&esp;&esp;况且陈景恪是什么人,他的徒弟想出仕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esp;&esp;什么才叫赢在起跑线上,这就是。

&esp;&esp;你这哪是遗憾,分明是来炫耀的好吧。

&esp;&esp;最气人的是,明知道如此他还得出声祝贺。

&esp;&esp;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esp;&esp;不过因为都和陈景恪有渊源,经历过这一番交谈之后,两人对彼此的提防都降低了不少。

&esp;&esp;接着就谈起了以后的南洋。

&esp;&esp;傅安一脸煞气:“除恶务尽,这次一定要把南洋彻底打扫干净。”

&esp;&esp;“不论是土著势力,还是异教徒,必须全部清除。”

&esp;&esp;“如此才能彻底把南洋变成大明的一部分。”

&esp;&esp;对于他的激进,贾思义已经见怪不怪了。

&esp;&esp;来之前他就知道,这位傅总督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却一点都不迂腐。

&esp;&esp;相反,那是妥妥的激进派。

&esp;&esp;刚出仕没多久,就随队前往高丽,全程参与了灭亡高丽的谋划。

&esp;&esp;后来一直在鸿胪寺任职,对外态度非常强硬。

&esp;&esp;还帮助太孙完善了涉外礼仪制度。

&esp;&esp;据说,他之所以击败竞争对手成为淡马锡总督,就是凭借着出色的涉外经验。

&esp;&esp;朝廷的南洋清除计划,说实话有点不符合儒家的‘礼’。

&esp;&esp;但傅安却非常支持,并亲手操办了后续的所有步骤。

&esp;&esp;南洋计划进展的如此顺利,他居功至伟。

&esp;&esp;所以,听到他杀气腾腾的发言,贾思义丝毫不觉得奇怪。

&esp;&esp;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不怕他们集结对抗大明,就怕这些土人逃入深山老林,时不时的出兵骚扰我们。”

&esp;&esp;朝廷这么多年都未能平定云南,西南到现在都还采取羁縻制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esp;&esp;如果南洋土人也这么做,那问题就很大了。

&esp;&esp;傅安却说道:“不一样,以大明的实力,真要下定决心不计代价的去做,区区西南早就平定了。”

&esp;&esp;“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必要。”

&esp;&esp;大明虽强,需要面对的难题也非常多,没必要将太多力量消耗在西南。

&esp;&esp;采取教化政策,慢慢的渗透进去,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治理是最好的。

&esp;&esp;“南洋不同,未来这里是要分封诸王的。”

&esp;&esp;“那些王爷的封国不会太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少,他们就有精力和土人打消耗战。”

&esp;&esp;“西平侯在云南的政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esp;&esp;“而且有土人的压力在,也能防止诸王过早的腐化。”

&esp;&esp;“所以我认为,土人逃入山林在短期来看,是一件好事。”

&esp;&esp;“不过前提是,朝廷要出手将土人中的大势力全部消灭。”

&esp;&esp;“而这也是我们南洋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esp;&esp;“你们锦衣卫也要出动,将每一个大势力都查清楚,绝不可有遗漏。”

&esp;&esp;“之后也要广派线人,及时了解土人的动向。”

&esp;&esp;“一旦发现他们有抱团的迹象,就及时通报诸王,让他们出兵镇压。”

&esp;&esp;贾思义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这话与陈伴读所言非常相似。

&esp;&esp;来这里任职的时候,陈景恪专门和他谈过。

&esp;&esp;其中就谈到了如何处置逃逸的土人。

&esp;&esp;陈景恪的话和傅安的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处。

&esp;&esp;大致都是说,土人成不了气候,而且他们的存在还能让诸侯王不敢懈怠。

&esp;&esp;等诸侯王解决了土人问题,国祚也差不多就稳定了。

&esp;&esp;而大明也能利用土人的隐患,强化对诸侯国的领导。

&esp;&esp;可以说一举多得。

&esp;&esp;傅安能有这一番见地,实在让人惊讶。

&esp;&esp;难怪陈伴读会让他来当淡马锡总督。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