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 第453节(2/2)

&esp;&esp;她要学的,在大学里反而难学到。

&esp;&esp;至于以后做什么,她心里也有了方向,真没必要去过那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esp;&esp;在盖房子的两个月里,邵母只来过一回,看到屋里乌烟瘴气的,说了几句让她回去,只要尊敬,就不追究的话。

&esp;&esp;陈可秀没说话,只是打开门,把人给推出去了。

&esp;&esp;邵母看到知青们都帮陈可秀,只骂了两句,顺便恨恨地说了几句狐狸精之类不安分的话。

&esp;&esp;有女知青出头,把邵母骂了一顿,她灰溜溜的走了,就再也没来过。

&esp;&esp;房子都要建成了,经过大家的努力,两个月的时间,赶在农忙之前,就开始打房盖了。

&esp;&esp;第609章 没皮没脸的

&esp;&esp;这就是因为只有三个砌墙的师傅,如果能有四五个,恐怕一个月就完工了。

&esp;&esp;因为砌墙的师傅就有三个,哪怕帮忙的人再多,和了很多水泥砂浆,他们也忙不过来。

&esp;&esp;挖完地基之后,其他帮忙的人就自觉回家了,只留了师傅,以及几个打小工的。

&esp;&esp;这些人,要么是体力活很累,要么是有点手艺,都是要花钱的。

&esp;&esp;不过也没有人拖工期,因为必须在农忙之前弄完,等到农忙的时候就得下地挣工分了。

&esp;&esp;对于大家来说,赚钱很重要,但是挣工分更重要。

&esp;&esp;因为挣工分可以分粮食,如果只有钱,有的时候粮食不好买,还得花粮票,那是不划算的。

&esp;&esp;虽然有时候公分也是用钱来抵,不过多多少少都会给粮食的,最起码粮食够一家人到下一年的秋收。

&esp;&esp;所以不需要监工,大家都会自觉赶紧把活干完。

&esp;&esp;况且陈可秀不是按天算,是按多少平方来算的,早点干完早挣钱,又不耽误挣工分,这是很完美的事情。

&esp;&esp;盖房子的事,压根就不需要人催,两个月还差几天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esp;&esp;陈可秀把孩子放在屋里,让林姐看着,她亲自去了新房子那边。

&esp;&esp;因为今天是打房盖的日期。

&esp;&esp;村里的第一间平房呢。

&esp;&esp;即便偶尔有瓦房的人家,那都是砍树做房梁,在上面堆积瓦片,跟盖茅草房差的也不多。

&esp;&esp;不过瓦片容易漏雨。

&esp;&esp;既然要盖房子,陈可秀可不想过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日子。

&esp;&esp;索性心一横,就盖平房。

&esp;&esp;其实她手里的钱不太够,所以这段时间也没少努力工作。

&esp;&esp;好在,华兰那边,把在海外那边的分红给打了过来。

&esp;&esp;解了燃眉之急,还能剩点余钱。

&esp;&esp;要不然的话,现在怕是已经揭不开锅了。

&esp;&esp;一切都欣欣向荣,和邻里的关系处得也不错。

&esp;&esp;不过邵卫国一直没有消息。

&esp;&esp;陈可秀也没法关注这些事。

&esp;&esp;要是在城里,还可以每天买一份报纸,看看有没有战场的消息。

&esp;&esp;在乡下就没办法了。

&esp;&esp;一切都只能等。

&esp;&esp;不过,她很忙,要管着孩子,还要工作,房子那边虽然不用很操心,也不能完全不过问。

&esp;&esp;甚至还有村里的人情往来。

&esp;&esp;这些事情堆积在一起,压根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别的。

&esp;&esp;和大家一起打了房盖,看着平地上的盖好的房子,陈可秀突然有种归属感。

&esp;&esp;不论婆家还是娘家,对于她来说都不是她的家。

&esp;&esp;而这个房子,是她出了钱,从打地基开始,亲眼看着,一点一点的盖起来的。

&esp;&esp;而现在,房顶也有了。

&esp;&esp;她迫不及待的,把之前就请人做的门,直接装了上去。

&esp;&esp;哪怕地皮都没抹。

&esp;&esp;师傅们也着急,房顶打好了,第二天就赶紧去抹地皮。

&esp;&esp;用水泥和砂浆搅拌均匀,出在泥土上,然后抹平,等待风干之后就成了水泥地。

&esp;&esp;水泥地成形,房顶也干了,又晾晒了几天,陈可秀按照别人的指点,时不时去泼点水,保持湿润。

&esp;&esp;据说这样能够延长房顶的使用寿命,免得以后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