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2/2)

&esp;&esp;王家,也仅仅是获利的一个家族。

&esp;&esp;便是太上皇的人自己都不愿意,更遑论其官员?

&esp;&esp;不说这些官员能搜刮的油水会少多少,一旦放开,便意味着倭寇的骚扰又放到了明面,海军的训练又要增加,也就是国库负担会增加,官员如何会同意。

&esp;&esp;且这仅仅是利益链条之一,海禁一旦放开,影响更为直接的,通过运河输送粮食进行买卖的产业链条,一旦海禁放开,运河的速度不再占据优势,这让靠运河吃饭的人怎么办?漕运,可是一大肥差。

&esp;&esp;最简单的表层就是海禁打开,沿海海线直接运输,速度快不说,一次运送的粮食也更多,速度也更快,损耗相应也就更少,看起来是好事,但是也正是损耗更少,更容易计算,这才是阻碍。

&esp;&esp;而且需要的人力减少了,其中减少的岗位又怎么办?会有多少人失去工作的机会?朝廷如何平衡?也许长远来看是好的,但是短期损失的利益呢?谁愿意吃亏?

&esp;&esp;也就造成了,海禁的政策拖到了现在。也导致现在还能出海的海商,一个个肥得流油,负责海贸的市舶司官吏更是油光水滑,漕运利益令人眼馋。

&esp;&esp;但能出海的,变来变去,也就那么几家,要么就是私自出海,真赌命的。

&esp;&esp;私自出海,可不能大张旗鼓的准备,一旦遇上倭寇海盗,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没有活路了的,才会赌这一把。

&esp;&esp;所以呀,繁荣是真的繁荣,却是虚假的繁荣。

&esp;&esp;荒凉,却是真的荒凉。

&esp;&esp;一枝独秀对比百花齐放,怎么能不说是荒芜呢?

&esp;&esp;踏上甲板,一眼便看到了搬放货箱的工人,而甲板上,零零散散还有一些黄毛卷毛的外国商人,和一些商贩进行交流。

&esp;&esp;筠哥儿摇着一把山水折扇,腰间挂着的环形玉佩,穿的衣服更是难得一见的雪缎所制,旁边是同样好奇的一眼富贵打扮的凌小小,身后还跟着书童打扮的明玕,小小的丫鬟春檐,护卫打扮的秦硕。

&esp;&esp;浑身上下都写满了两个字:有钱,来宰!

&esp;&esp;能在海港码头的,哪怕是搬工,都有的是一双富贵眼。

&esp;&esp;没一会儿,筠哥儿身边就已经有了好些倒卖外国商品的小贩。

&esp;&esp;“这位公子,您是初次来码头的吧。可要小人给您指路?”

&esp;&esp;说是指路,其实做推荐和避坑指南。

&esp;&esp;筠哥儿手里的折扇随意收拢,在手指间灵活转圈,像是在思考,其实已经略过了一番码头的情形,“这儿的新鲜玩意儿有店铺里的多吗?”

&esp;&esp;那人听筠哥儿回了他的话,一张脸笑得更真了几分,就像是对待爹妈一样亲切,“小人刘二,公子您这可是问对人了。”

&esp;&esp;“这外面海商的铺子新鲜玩意儿是有,但真正好的东西都不会拿出来卖,卖的都是外面平常的海贸物品,论新鲜程度,还是得在这码头淘!”

&esp;&esp;“不过这和挑古董也类似,要么纯粹挑合眼的,要么嘛,这物品是否真的值钱,就得看运气和眼力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