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爱华不缺那点差价,每次都叫她留一头土猪,就是不想总吃饲料猪的肉。
&esp;&esp;刚送走李国英,村长李维得到消息后就过来了,手里还提着一篮子瓜果蔬菜,因为跟他们家不是特别熟,所以脸上还有些腼腆:“你们不在家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种菜,咱村子里别的东西没有,这点子瓜菜是够的,送给你们过年吃。”
&esp;&esp;姜成才连忙放下手里的猪肉请他进屋坐:“才刚回来,热水也没有烧好,先坐一坐~”
&esp;&esp;李维满脸笑容地称是,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esp;&esp;第206章
&esp;&esp;李维掏出身后的本子递给姜成才:“这个是村子里修路的费用明细,你看一下吧。”因为姜成才家捐得最多,李维觉得账目必须公平透明才行,否则万一人家觉得他这个新任的村长贪污了可怎么办?
&esp;&esp;姜成才连连摆手:“这个我哪里懂?不用看不用看。”
&esp;&esp;李维道:“反正这个账目我在年三十前都会手抄一份红纸贴到村子里的公示栏上,也不止给你家看的,大家都可以看。”
&esp;&esp;他笑着对姜爱华道:“爱华,你们夫妻出了十万块,你爸出了五万,村子里真的是感激不尽啊,本来还以为路只能修到小店那里就不够钱了,多了你们家这十五万块钱,直接就修到了晒谷场那边,大家用板车运粮食都好走了许多,这是大功德了,我早就想代表村子感谢你们家了,但你们一直都没回来,正好趁着过年这个机会,好好谢谢你们。”
&esp;&esp;姜爱华忙道:“应该的应该的,能方便大家出行就好。”
&esp;&esp;李维很高兴:“方便,很方便,以前走路不太方便的老人们很少出门的,自从修好了路,好些大爷大娘都拄着拐杖在路上走一走了,也不用怕摔跤了。”
&esp;&esp;做善事得到了好的反馈是让人很高兴的,姜爱华想了想:“我记得晒谷场有一棵老榕树,大家夏天都喜欢在那里纳凉,不然我再捐点基础的运动设施好了,多放几张桌子让大爷大妈们打牌用,再放几个儿童滑滑梯还有秋千翘翘板之类的,让孩子们玩~”几万块钱就能搞定的事,却方便了村子里的人在休闲的时间里能娱乐一下,也可以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
&esp;&esp;李维涨红了脸,搓着手:“你们才捐了这么多钱修路,又要破费——”但他拒绝的话真的说不出口。
&esp;&esp;上社村真的太穷了,自然资源几乎没有,要等上面拨款下来也是僧多粥少,村子里的收入勉强够给几个队长跟妇女主任发工资,还经常要欠薪,根本没办法搞这些娱乐设施,如今发达了的姜家父女愿意资助,这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esp;&esp;农村人么,收到别人的东西礼貌上都要先推辞一下的,但他又怕这推辞的话一说出口,好事就泡汤了,所以脸都涨红了,厚着脸皮不敢说不要。
&esp;&esp;姜爱华一笑:“也不值什么,等过了年,我在县城找个施工队过来,把这些东西装上,大家都可以用了。”
&esp;&esp;李维只好厚着脸皮道谢,又邀请姜成才:“后天一大早是村子里分鱼的日子,才叔早点去吧,我让他们给你留最大条的鱼~”
&esp;&esp;姜成才眼睛都亮了:“好的,我一定早点过去。”
&esp;&esp;年前大家都忙,李维说完这两件事后就走了,姜爱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没想到李维当起村长来还像模像样的,村民们选他当村长是选对了。”
&esp;&esp;骆川虽然没说话,但刚才也把他们的对话听个一清二楚:“就凭他敢在村里公示账簿这一手就不简单,多少村长是捂着不愿意放手的,而且修路的时候还知道到处去筹款以求多打几米,这个村长很负责任。”
&esp;&esp;姜爱华想起姜锦源,叹了口气:“其实源伯当了那么多年的村长也是有功劳的,可惜了……”被儿子儿媳拖了后腿,晚节不保。
&esp;&esp;姜锦源虽然是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习惯了在村子里说一不二,但讲句实在话,在姜兴民娶张小燕之前,他的风评几乎是梨花镇所有村子的村长里最好的,为人公正负责,也是实实在在地帮村子里人干过不少实事,例如自来水下乡工程,就是他拼着老命去要到的,因此上社村比梨花镇别的村子足足提早了三年用自来水。
&esp;&esp;但自从那个新儿媳妇进了门,他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今日,只怕无人会再提起他们家……
&esp;&esp;回到老家后可能是太放松,三姐妹都变懒了,姜爱华更是连童童都不愿意带,一味把他扔给姜子杰。
&esp;&esp;姜子杰学习成绩不好,玩闹却是一把好手,童童从刚回来的白白嫩嫩穿着背带裤的潮流小男娃,没两天就变成了一身泥一脸鼻涕渣子的土包子,谢小英怕他把漂亮的新衣服弄脏了,把姜子杰小时候的厚棉衣拿出来给他穿,一上身,更土了。
&esp;&esp;但他快乐得不得了,他平时没什么玩伴,而且在城里最多只能在小区楼下跟小朋友们有限度地玩一玩比较斯文的游戏,哪能像上社村这么自由?跟在姜子杰的屁股后面爬树、捞鱼、打弹珠、烤红薯,玩得脏兮兮的,但脸上的笑容是前所未有地灿烂。
&esp;&esp;李翠红见儿子把童童带成这个样子,生怕姜爱华生气,每次让他回家前都帮他把衣服换下来,手脸用热毛巾认真洗干净才把他送回去,因此姜爱华都不知道儿子竟然疯到这种程度。
&esp;&esp;年二十九,正是村子里分鱼的日子,一大早姜家人就朝着大池塘的方向出发了,家家户户都猫冬等着过年了,也没啥事要干,所以这种集体活动一般都是全村出动看热闹的。
&esp;&esp;姜爱华一家到场的时候村民们主动给他们一家让出位置来,让他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水里拉网捕鱼的几个青年。
&esp;&esp;村子里的这口大池塘足有五六亩大小,长条型的,两边各站两个穿着水裤的青年在奋力拉网,水里的淤泥多,鱼也多,收网的时候不时有大鱼跳出水面逃脱,引起围观人群的一阵惋惜,二十多分钟后,第一网鱼终于收网,早在边上等着的人拿着大鱼桶在一边接鱼,一条条大鱼被从网里捞出来扔进鱼桶里,不一会就装了满满的三大桶。
&esp;&esp;两斤以下的鱼全都放掉,只留下大鱼,鱼桶一溜排在岸边的泥地里,被捉上来的鱼不时使劲挣扎一下试图跳出桶里,但因为上面有鱼网拦着,根本就逃脱不了。
&esp;&esp;小孩子们把桶团团围住,也不嫌冷,不时伸出手摸一摸桶里的大鱼。
&esp;&esp;一共捞了三网,十四桶鱼,李维估算一下数量,觉得够分了,就叫池塘里的青年们赶紧上来,别冻坏了。
&esp;&esp;十四桶鱼全被抬到了村中心的晒谷场开始分。
&esp;&esp;李维一眼就看到姜成才:“才叔,你过来,先分给你。”
&esp;&esp;村里人登时向姜成才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esp;&esp;修路捐了十五万,足以让他成为全村人的焦点。
&esp;&esp;姜成才不好意思地笑着向前,李维让会计给他挑了两条最大的鱼,每条都有十来斤重,一条是大头鱼,一条是草鱼,还想再给他分点小点的其他鱼,姜成才忙道:“够了够了,这两条鱼就够了。”
&esp;&esp;两条鱼加起来已经超过二十斤了,别的村民一家也只能分十来斤而已,他拿两条都已经算是超标了。
&esp;&esp;会计在李维的示意下又多给他挑了一条四五斤的鳊鱼,这种鱼小刺虽然多,但是煎起来干香干香的,村里人都喜欢。
&esp;&esp;最终姜成才分到了三条大鱼。
&esp;&esp;分好了他家的,这才开始给村子里的人分,先是把剩下的鱼过一下称,再平均一下户数,算出每户大概多少斤,然后就是有大有小地搭配着分捡,捡够重量了交给领鱼的人家,由他们带回家去。
&esp;&esp;跟往年差不多,每人分到了十二斤左右的鱼,足够一家人过年了。
&esp;&esp;大家伙说说笑笑地往家里走,姜爱华在路上遇到了姗姗来迟过来领鱼的沈秀莲,她身后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是张小燕的儿子小龙。
&esp;&esp;有村妇跟沈秀莲打招呼:“怎么来这么晚?大家都分到了~”
&esp;&esp;沈秀莲并不回答,而是回过头拉了小龙的手:“走快点~”。
&esp;&esp;与姜爱华擦身而过的时候,她还冷冷地瞪了姜爱华一眼,头也不回
&esp;&esp;地向晒谷场走去。
&esp;&esp;姜爱华觉得莫名其妙,她去了f市后已经很少回上社村了,怎么看沈秀莲的样子好像还恨上她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