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第46节(2/2)

&esp;&esp;商悯若有所思。

&esp;&esp;“这些话为父本应亲自告诉你,不该诉诸于书信,但为父总觉得你年龄太小,再加上离素尘推演的那个日子还很远,就暂时瞒了下了。未曾想太后薨逝之事竟搅乱了卦象,天下乱局已然露出端倪,只得提前告知你此事。”

&esp;&esp;“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令为父不想告诉你天命之说。因为若我告诉你,你必定会问,谁是天命?”

&esp;&esp;商悯拿着信纸的手一顿。

&esp;&esp;父亲说得分毫不差,她得知天命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知道三位天命都有谁。

&esp;&esp;是否……有她?

&esp;&esp;既然天下诸侯皆有反心,既然乱世将起。那坐上那九五至尊宝座的,为何不能是她?

&esp;&esp;“岁月流转,命数无常,卦象也非一成不变,世人多愚钝,忽略了‘听天命’这句话之前还有‘尽人事’三字。”

&esp;&esp;“天命有三,可若要聚拢气运,人皇就只能有一位,三皇分立,何来凝聚?若一人胜,两人败,那败的两人可还算得上天命?可见天命之说本就存疑,只是揭示了哪些人最有可能于乱世之中崛起,而非揭示哪些人必定崛起。”

&esp;&esp;“若为父告诉你,三位天命之中有你,你是否会从此坚信你就是那改天换日者?若三位天命之中无你,你是否依然坚定信念,而非屈从天命之说就此认命?”

&esp;&esp;“当年院首卜卦,燕皇虽封锁消息,但各国王侯并非不知。他们想知道天命是谁,燕皇想,为父也想,可除去郑留,剩下的那个人是谁,为父不知,甚至为父亦不知郑留是否真为天命。众诸侯欲顺应大势,改天换日争当天命,皇帝欲挽大厦之将倾,延续燕王朝气数。”

&esp;&esp;“天命之说重要,也不重要。依为父之见,你如何想,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事关天下大势,郑留此人,悯儿切记谨慎待之,务必当心。”

&esp;&esp;一信念完,商悯折起信纸,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esp;&esp;她没敢留下信,而是直接将信纸拿到蜡烛上烧掉,明灭的火光中,信纸所写内容全部化为灰烬。

&esp;&esp;这封信的内容超乎商悯想象,父亲一向小心,信鹰怕被截获,所以其上内容一般很短,有时还会采用暗号,但是这封信内容很长很长,还写了许多隐秘之事。

&esp;&esp;这封信绝不是用信鹰送来的,父亲和他在宿阳的线人有别的传信方式,那种传信方式更快更安全。

&esp;&esp;他甚至知道太后死于妖邪,商悯给他的那封信中根本没提到太后薨逝,短短几天再快的信鹰没法把消息送到武国再送回来。

&esp;&esp;上古奇物千千万万,说不定父亲和宿阳的线人传信就是通过奇物,不然无法解释消息为何传得那样快。

&esp;&esp;长阳君观商悯神色凝重,轻声问道:“悯儿,可有什么事?”

&esp;&esp;“姥姥放心,不是什么大事,我来宿阳匆忙,父亲只是告诉了我一些他没来得及交代的事。”商悯擦去指尖的灰烬,“他总把我当孩子,不想告诉我太多。”

&esp;&esp;“有时身处那个位置,不得不有许多额外的考量。”孟修贤安慰道。

&esp;&esp;信的最后,父亲终究是没告诉商悯她本人是不是三位天命之一。

&esp;&esp;或许是,或许不是。

&esp;&esp;是与不是,对于现在的商悯来说没有任何分别了。

&esp;&esp;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天命,那个最终将改天换日的天命。

&esp;&esp;三十年前大学宫院首卜的那一卦上即便没有商悯的位置,商悯也会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去。

&esp;&esp;大争之世无比残酷,如果天下大乱王朝倾覆,必将以血肉骸骨重塑秩序。

&esp;&esp;不管谁是天命,此人都有可能是商悯的敌人。

&esp;&esp;他们想扫除障碍攻破众国登位,武国就是登位道路上的拦路石,反之亦然。每一位天命,每一位想要走上权力之巅的人,他们的敌人都是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人。

&esp;&esp;商悯与郑留,便是这种关系。

&esp;&esp;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是最后,他们必将成为敌人。因为郑留有野心,他和商悯一样,就算卦上没有他的姓名,他也不会停止向上爬的步伐。

&esp;&esp;“太后是如何死于妖邪的?您二老知不知道什么内幕?”商悯不再去思考天命和郑留的事,转而问起了宿阳的局势。

&esp;&esp;来宿阳至今,太后之死是商悯最关心的一件事。

&esp;&esp;如今知道妖魔苏醒乱世将起,那么太后死于妖邪就不能简单归咎于意外。

&esp;&esp;那些曾经在神话传说中出现的大妖早就不见了,它们的魂魄被镇压于青铜柱下,但这么多年过去,总会有小妖开智,在人间作乱。

&esp;&esp;各国朝廷设有一司专门处置此事,该司品阶最高的官职名为“司灵”。

&esp;&esp;只是妖怪作乱的事情太过罕见,司灵一职早就沦为闲职,仅有少数诸侯国中还有设立,大部分国家早就将司灵这一官职撤下了,九司变为八司。

&esp;&esp;武国遵循传统,这个官职一直未曾撤下,只是存在感不高,平日里的事务也不多。商悯恶补书本时,也很少在各类书籍中看到司灵相关的记载。

&esp;&esp;不过燕都宿阳中,还有司灵这个官职,其下官员唤作“灵官”,专门解决各种妖妖鬼鬼的事。

&esp;&esp;“具体事宜,皇帝不会让外人知晓,不过我曾动用关系,向司灵手下的灵官打探了一番。”孟修贤道,“听说,是有人拿施展了妖法的铜镜献给太后娘娘,太后拿到铜镜后当晚噩梦不止,每夜梦中都反复念叨一个词……”

&esp;&esp;“什么话?”商悯紧跟着问。

&esp;&esp;“血债血偿。”孟修贤答道,“噩梦三日后,太后离世。期间皇帝也请了司灵和各门各派奇人异士来为太后解开梦魇,可惜没半点作用。”

&esp;&esp;“倒真像是被镇压的妖怪怨魂来索命了。”长阳君态度颇有些事不关己,好像死的那个人不是当朝太后。

&esp;&esp;商悯看了看姥姥和姥爷,忍不住道:“有个问题我刚才就想问了,姥姥和姥爷好像对那龙椅上的皇帝……”

&esp;&esp;“不敬重?”长阳君莞尔。

&esp;&esp;“敬重是做给别人看的,毕竟人要混饭吃,还要保住命。”孟修贤慢悠悠道,“关心和爱护是留给亲人的,皇帝要向后排。”

&esp;&esp;长阳君的回答就显得正经了许多:“要想使臣民忠心,发自内心地敬重,皇帝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值得臣子那样敬重。”

&esp;&esp;她冷笑,“我和皇帝不是同辈人,但是年龄相近,我看着他长大,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向皇位。知道他疑神疑鬼刚愎自用的德行,哪里能生出敬重?更别提当初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