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150节(1/2)

<dt css="rd">

&esp;&esp;“我之前游历去过北方,那里的土地根本不能蓄水,而且我们的水稻只能在南边种,稍微往上走一点就连发芽都不能。”都穆低声说道,“这种可有解决的办法,一味在南边种植水稻,一旦南边受灾,那便是整个国家都要挨饿。”

&esp;&esp;“土质的问题可以种树蓄水,施肥改良,运用水利设施,但若是想要也跟南方一样,那肯定是现在这个条件不能达成的。”

&esp;&esp;江芸芸想了想,继续说道:“要是想北方也自给自足,除了改善水稻,还有就是扩大作物品种,我说的那个番薯玉米真的很重要,这些东西在需要肥力少,水也少,也吃得饱肚子,很合适在北方推广。”

&esp;&esp;“不过南方要是真的培育出芸哥儿说的那些水稻,便是一季坏了,还有下一季,情况也会比现在好。”徐经说道。

&esp;&esp;江芸芸点头。

&esp;&esp;马车外,车夫突然说道:“有人跟着我们?”

&esp;&esp;徐经一怔,慌张问道:“是盗贼吗?”

&esp;&esp;“扬州城附近怎么会有匪患。”都穆安抚着,“我去看看。”

&esp;&esp;都穆作为自小就走南闯北,见识过大风大浪的人,非常镇定。

&esp;&esp;他下了马车,没一会儿就带着一个小孩走了过来。

&esp;&esp;正是顾仕隆。

&esp;&esp;“你跟着我们做什么?”江芸芸惊讶。

&esp;&esp;顾仕隆见了人,扭过头不说话。

&esp;&esp;“也是为难他了,跟着我们走了快半个时辰了,倒是不娇气。”都穆把人提上马车,直接用衣服给他擦了擦鞋底的泥,“身子也没好,走这么多路,也是辛苦。”

&esp;&esp;顾仕隆抱着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小小一团说着,一声不吭。

&esp;&esp;“你爹叫你一定跟着我?”江芸芸被徐经推了出来,无奈问道。

&esp;&esp;顾仕隆眼皮子抬了抬,看了她一眼,还是不说话。

&esp;&esp;“你得和我说清楚。”江芸芸也不生气,好脾气说道,“就像刚才,你若是说清楚了,我们就带你一起走了,我也不知道你爹和你交代了什么,怎么会猜测到你的意思呢。”

&esp;&esp;顾仕隆臭着脸说道:“是你先不要我的。”

&esp;&esp;小孩子的逻辑简直是难以用常人理解。

&esp;&esp;“我说我要保护你,那我肯定就是要跟着你的。”

&esp;&esp;“我是担心你 ,你刚才都吐了。”江芸芸解释着。

&esp;&esp;“可我是保护你的。”顾仕隆大声强调着,“我就是要和你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esp;&esp;—— ——

&esp;&esp;江芸芸带顾仕隆回小院的时候,江渝正带着小春溜溜达达走回来。

&esp;&esp;两个真正的小孩四目相对,许久没有说话。

&esp;&esp;“哇,哥哥带了个弟弟回家,不要我了。”江渝突然哭了起来。

&esp;&esp;“我不是你家最小的小孩,怪不得你不喜欢我。”顾仕隆也跟着憋着嘴。

&esp;&esp;一时间院子里格外热闹。

&esp;&esp;江芸芸最怕小孩哭闹,远远站在廊檐下张望着,等周笙和陈墨荷把两个闹脾气的小孩哄好,这才慢慢悠悠走过来,三言两语把事情解释了一下。

&esp;&esp;江渝和顾仕隆对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移开视线。

&esp;&esp;江芸芸笑得前仰后合,最后被周笙无情赶走了。

&esp;&esp;顾仕隆就这样住了下来。

&esp;&esp;本来他粘着要和江芸芸一起睡,被江芸芸无情赶到隔壁房间休息,第二天开始跟着江芸芸一起读书的日子。

&esp;&esp;天还没亮,乐山敲醒江芸芸的大门,然后去隔壁屋子把顾仕隆叫起来,帮着他一起穿衣洗脸,再一起吃饭,最后又一起出门。

&esp;&esp;到了黎家,江芸芸带着他特意去见黎淳。

&esp;&esp;黎淳看着俩小孩,忍不住头疼。

&esp;&esp;小孩一脸僵硬地贴着江芸芸站,虽一声不吭,但最后走的时候,拉着江芸芸走得飞快。

&esp;&esp;可见怕老师,是每个小孩可在骨子里的事情。

&esp;&esp;读书时,顾仕隆一定要挨着江芸芸坐。

&esp;&esp;黎家仆人就在江芸芸边上的重新加了一个位置,甚至还贴心地放了一个小桌子,上面添了点糕点茶水。

&esp;&esp;江芸芸把人安顿好就开始准备院试的东西。

&esp;&esp;院试是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分为“岁试”和“科试”两级。

&esp;&esp;岁试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从童生中选拔出秀才,第二是提学官对府学的生源就行考核评定,一般分为六等,有相应的奖赏和处罚,最差的六等会黜落生员资格。

&esp;&esp;江芸芸需要在这个岁试中考试名列前茅,才能去参加下一科目的科考,也就是乡试的摸底考。

&esp;&esp;两场考试的主考官便是一府的提学官,一般是皇帝任命的翰林院、六部等进士出生的官员,任期为三年。

&esp;&esp;他们会在三年内在各省各州县都走一遍,举行考试。

&esp;&esp;今年运气好,又或者是扬州知府新上任,提学官打算来扬州。

&esp;&esp;“岁试就靠两道题,一道四书,一道五经。”黎循传说道,“你过几天报名,把你治经的书也报上去,就可以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