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ss="rd">
&esp;&esp;“隐约猜出来一点。”江芸芸眼珠子一转,“应该是我的三个师兄。”
&esp;&esp;黎淳冷笑一声:“你也知道是你的师兄。”
&esp;&esp;江芸芸有点不服气,但又不敢说话,偏那双黑漆漆的大眼珠子跟会说话一样。
&esp;&esp;——头更疼了。
&esp;&esp;黎淳又喝了一盏茶压压惊。
&esp;&esp;“那不送了。”江芸芸见老师沉默,只好委屈说道。
&esp;&esp;黎淳摸着那厚厚的一叠纸,不耐挥了挥手:“下去下去。”
&esp;&esp;江芸芸欲言又止,但见老师不想和她说话,只好脚步沉重地离开了。
&esp;&esp;见人走后,黎淳又翻看了那本册子里的文章,最后把江芸的那一篇提溜到第一页,一眼看穿他的小心思,冷笑一声:“还想让唐伯虎挨第一个骂。”
&esp;&esp;江芸芸惹了不少麻烦,虽然后续被人摘出来了,但黎淳却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外出,有事到天黑才会回来,本来早早就要开始的八股文教学也都耽误了,但黎淳怕她又出幺蛾子,这一个多月给她布置了无数作业,甚至还定了什么时间,什么时候交什么作业,非要她安安稳稳,屁股扎在椅子上不可。
&esp;&esp;江芸芸今日功课还没写,交好册子,就回书房准备写作业,只是刚坐下,就看到终强跑回来了。
&esp;&esp;黎循传身边的两个书童,诚勇长了一张娃娃脸,但性格格外沉稳,终强看着是个不苟言笑的黑面壮汉,但格外八卦。
&esp;&esp;他一进来,两个人就齐刷刷抬起脑袋。
&esp;&esp;“刚才京都里来了圣旨,知府冯忠贬官,去别的地方,但那个通判杨棨却是直接贬为庶民了。”终强摸了摸脑袋,“真奇怪,不赈灾,放烟花都是冯忠干的,怎么到最后反而是通判杨棨直接被摘了帽子。”
&esp;&esp;两个小孩哪里懂政治问题,也跟着摸摸脑袋,不解地收回视线。
&esp;&esp;“反正他们判了就行。”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我目的也只是想要灾民得到自己的东西而已。”
&esp;&esp;“那天中元节的事情,外面都怎么说?”黎循传担忧问道。
&esp;&esp;终强笑说着:“外面的人都说我们扬州的读书人真是好样的,能为百姓做事,今年乡试一定大放异彩,一点也没提及两位哥儿的名字,也没有说起府学学生的名字,虽说哥儿们没了好名声,但如今考试要紧,这些以后都会有的。”
&esp;&esp;黎循传满意点头。
&esp;&esp;那日站在府衙前威逼时,他自然是兴奋的,觉得蚍蜉也能撼树,庶民的声音也能被听到,他也是满心有抱负的人,但过几日回想过后,却觉得有些后怕。
&esp;&esp;那些灼灼燃烧的火把,台阶上面目可憎的官员,那黑到几乎要压着官衙的乌云。
&esp;&esp;也许祖父不来,他们真的要被抓进去了。
&esp;&esp;也许这个事情,并不能如他们所愿。
&esp;&esp;现在想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江芸以及后面那群府学学生这么高调,若是被惦记上,又或者那些背靠京都重臣的扬州官吏没有在这次逼迫中答应,那以后的科举路怕是要难走了。
&esp;&esp;江芸芸也满意得点了点头,继续低头写卷子。
&esp;&esp;“夫人那边准备了糕点,可要现在用一些。”诚勇及时出现,笑问着。
&esp;&esp;“吃。”
&esp;&esp;“不吃!”
&esp;&esp;黎循传大惊失色:“你为什么不吃。”
&esp;&esp;“甜点吃多了长不高。”江芸芸一本正经,“不吃了。”
&esp;&esp;黎循传眼珠子一转,下意识去看门口红柱子上的两道划痕,右边那一排,涨幅感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esp;&esp;“笑屁啊!”江芸芸恼羞成怒。
&esp;&esp;—— ——
&esp;&esp;下午开始,江芸芸终于要正式开始学八股制文。
&esp;&esp;黎淳慢条斯理走了过来,把手中的茶盏往台面上一放,随后淡淡说道:“今日学八股文,之前给的几篇优秀制文你都看了吗?”
&esp;&esp;江芸芸点头。
&esp;&esp;前几日,黎淳给了她几篇科举中的优秀范文。
&esp;&esp;第一篇就是成化八年的状元吴宽的名为‘乐天者保天下’的程文。
&esp;&esp;程文就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的文章为范例,也就是参考答案。
&esp;&esp;题目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esp;&esp;这位状元以乐天切题,保天下入题,是以小见大的答题思维。
&esp;&esp;第二篇是成化十一年榜眼王鏊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程文。
&esp;&esp;题目出自《论语颜渊》的‘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esp;&esp;这个题目取自这段话的最后一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片内容层次由浅入深,技巧多变,即便是她这个门外汉,也叹为观止。
&esp;&esp;之后几篇也大都是什么状元探花榜眼的文,各有各的特色,但无一不是叙事逻辑缜密,内容用典繁多。
&esp;&esp;江芸芸连夜用分析语文作文的方式肢解了这些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这些人写文章都是押韵的,所有句子都是对偶排比句,导致所有文章成了一种翻译成白话文反而少了韵味,但是通篇读下来有疾徐快慢,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esp;&esp;更重要的是这些文里是没有例子的,以前写作文,老师要求作文里要有详细的案例,用来作证自己论述的观点,但八股文里却都是简单明了的论述,文字简单却层层递进,到最后再上升到家国天下的高度。
&esp;&esp;还需要注意的是,八股文是没有人称的第三人称叙述,类似于古人教导之语,有拟古的意思,而不是现代作文站在自己立场上阐释观点,写八股文一旦站错立场,也就离题了。
&esp;&esp;写这样充满叙述的文章,反而很需要逻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