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2)

&esp;&esp;这声音听着耳熟,秦韵华抬头看了一眼,才发现是李双双。

&esp;&esp;李双双见她看过来,朝她露了一个苦笑。

&esp;&esp;这才几天的时间,李双双就明显瘦了一大圈,眼下还有发黑的印记。

&esp;&esp;杨奶奶一看有人找事,立刻就要过来帮忙,等看到是李双双他们的时候,也明显一愣。

&esp;&esp;李双双的奶奶和杨奶奶两个也是老相识了,两个人你来我往,说了几个回合,谁也占不了上风。

&esp;&esp;秦韵华就趁机问李双双,“最近怎么样?”

&esp;&esp;她的声音很小,李双双勉强能听到,她露了一个更加苦涩的笑容,“我妈让我下个月就去他们家。”

&esp;&esp;“我……”李双双咬着下唇,想要再说什么,被李奶奶给打断了。

&esp;&esp;她气呼呼的拎着豆腐往外走,身后的杨奶奶还不依不饶,“真是没见过这样的人家,多好的孩子……”

&esp;&esp;她是想说李双双这么好,还要被他们一家这么欺负,不过话没说出口,就被秦韵华给拉了一下。

&esp;&esp;杨奶奶也发觉她说错了话,赶紧闭了嘴。

&esp;&esp;等收拾好回家的时候,他们已经换了一袋香菇,一小点儿绿豆,刚挖出来的竹笋两个,两罐子腌黄瓜,几大把青菜,萝卜四个,还有几个手工编织的筐子……

&esp;&esp;最多的还是红薯和土豆玉米这些。

&esp;&esp;算是收获颇丰。

&esp;&esp;李奶奶被李双双拉着回去,她人还在生气,嘴里不停地念叨,“有什么好牛气的,不就会做点吃的吗,谁不知道她家那孩子来路不正……”

&esp;&esp;李双双一直默默的在后面跟着,听到这话,实在没忍住叫了一声奶。

&esp;&esp;第十七章

&esp;&esp;李奶奶便闭了嘴,走到一棵大树下,见四下无人,拿刀从豆腐上切下一小块,递给李双双。

&esp;&esp;“这豆腐还热乎着,快尝一尝。”

&esp;&esp;李双双心里五味陈杂的接过那块豆腐,吃了一半又递给李奶奶。

&esp;&esp;家里人多,这块豆腐炒了菜之后,两个人都吃不了几口。

&esp;&esp;李奶奶也咬了一口,唇齿尖都是豆腐的香气,热乎乎的滑向胃里,安抚着她有些焦躁的情绪,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这个味道了。

&esp;&esp;李奶奶叹息一声,看着李双双动了动嘴唇,明显是想说什么。

&esp;&esp;李双双不想再听到那些劝她为了家里好的冠冕堂皇的话,借口还要回家做饭,逃也似的往家走。

&esp;&esp;李奶奶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最后只留下一声叹息,在雨中慢慢的消散。

&esp;&esp;宋白柚回去的路上都在蹦蹦跳跳,和杨奶奶兴奋的说着今天的所见所闻,秦韵华则满脑子想的都是香菇和竹笋。

&esp;&esp;这些竹笋个头不小,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哪里摘的。

&esp;&esp;还有香菇,一看就是野生的香菇,就像她上次找到那木耳一样,都是从树干上长出来的。

&esp;&esp;虽然不是很肥厚,但味道肯定很新鲜。

&esp;&esp;下次去树林的时候得找得更仔细一些。

&esp;&esp;天灾来了之后,变异植物的生长规律完全被打乱,已然没有了四季之分,什么时候长出什么东西,都得人们慢慢的摸索。

&esp;&esp;就像这些竹笋,秦韵华记得上次大雾快散的时候,她去树林里便发现了很多,便以为只有那时候才会长竹笋。

&esp;&esp;原来在雨季快结束的时候,竹笋也会生长出来。

&esp;&esp;到了家之后,她把暂时不用的东西放进地下室里,摆放整齐。

&esp;&esp;现在他们有白面十来袋,大米七八袋,土豆和红薯各有七八十袋。

&esp;&esp;再有就是一些高粱玉米面,这些倒是有很多,能够他们吃上好长时间。

&esp;&esp;这是他们的主食,都是这几年慢慢攒下来的。

&esp;&esp;除了这些之外,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有胡萝卜,野菜干,罐头西红柿,晒好的蘑菇,黄瓜条,盐,白糖,酱油,猪油……

&esp;&esp;秦韵华清点了一遍,心里也没那么焦躁了。

&esp;&esp;现在就期盼着地里的土豆红薯能再收一波。

&esp;&esp;很快,安装电线的人就来到了他们村。

&esp;&esp;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消息,很多人都从家里或者地里跑来看热闹。

&esp;&esp;这电线自然和之前的不太一样,不仅要耐高温,耐极寒天气,还要保证能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不会断掉。

&esp;&esp;最后研究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不过很快就普及了出来。

&esp;&esp;村长和负责安装的工人寒暄,他们也要趁着大雾之前安装好,说了几句话便开始动手。

&esp;&esp;a href="https:/zuozhe/pdrhtl" title="梨庐浅"tart="_bnk"梨庐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