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赵阿婆瞧见了晒着的被套。
“你这晒着的是被罩吧,被子已经做回来了?”
“我昨天去了县城,看着有合适的成品直接买了,被套也一起买的。”
姜璃说完赵阿婆看了看被套针脚,“针脚倒是做得挺好的。”
“县城的裁缝师傅手艺肯定没问题,直接买成品省去许多工续。”
“我也是这么想,最近事情多忙,我怕被子还没做来,天就忽然冷了,冻病了遭罪,所以就咬咬牙先买来。”姜璃说完又问赵阿婆:“大娘,你们还要忙多久才忙得完?”
“估计再过四五天,你要做衣裳的话随时都可以去,过去一会儿就回来了不远。”
姜璃笑着应下,赵阿婆笑道:“我先回去,你记得一会儿送过来。”
“成,那等我从镇上回来。”
得了姜璃的准信,赵阿婆回去忙了。
姜璃拿了一些豆子出来泡着,明日赶集,也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人来买豆腐,她还是做个三十斤豆腐去,万一人家来了空跑一趟,卖不完的话再做其他打算。
豆子称了泡好,姜璃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今天事情多,早去早回。
她拿出来一些钱,又把上次卷出来的豆皮拿上了两斤,准备去见一下李老爷。
人家在背后帮了她,感谢总是要有一句的。
她才到正大门左侧,就看到老管家出来,恰好遇上。
“姜娘子来了。”
姜璃笑笑询问道:“老爷子现在有空吗?我想当面谢谢他。”
老管家微微挑眉,姜璃说起大爷媳妇认干妹妹的事情,老管家笑道:“得空,在和大爷下棋,我领你去。”
老管家都没有禀报,直接把姜璃带了过去。
姜璃和李家大爷是第一次见,瞧着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了。
李老爷回头看着姜璃笑道:“坐吧,有几日没见到你了,最近很忙?”
“承老爷您的关照,最近忙着赚几两碎银,我前几日无意间琢磨出来一个新吃食,外面应该买不到,拿点过来给您尝个鲜。”
姜璃说着就把竹篮拿了出来。
李老爷放下了直接接了过来看了看,干的,还卷成束,闻了闻有豆子的香味。
“这个香味和福黎相似,因为都是豆子做的,但是口感不同。”
李老爷笑笑问她:“需要什么特殊的做法吗?”
姜璃笑道:“用温水泡,一直泡软煮一下拿下来凉透,可以做凉拌;也可以泡软之后用来炖肉,炖久一点点会很入味,汤汁也附着在上面,我觉得不错。”
听她形容,李老爷不自觉的吞了吞口水,这个东西他确实没见过,在京城都没有人卖。
“这又是你琢磨出来卖的?”
姜璃摇摇头:“这个做起来非常费时间,不做买卖,就做点自己吃,老爷您要是吃了喜欢,以后和管家说,我再做些带来给您。”
李老爷把竹篮递给了管家,吩咐道:“按姜娘子刚才说的,和厨娘们说一下,晚上做了吃。”
老管家接过竹篮询问姜璃:“娘子,这吃食叫什么?”
“叫腐竹吧。”
老管家微微皱眉,但也有继续深究为什么这么叫,拿着竹篮离去。
姜璃看着李老爷说道:“我前天去开过所,才听里正说大爷生辰时您和大家打了招呼,要不是里正说,我都没反应过来这几日的平静是因为老爷您,我身无长物,只能前来亲口向您道谢。”
李老爷闻言微笑着叹息:“你们小辈们来往少,但我和你祖父是几十年的好友,便是你父亲和家族没准备接你回去,我也不会因为你爹娘的态度而改变对你的态度,要是我的儿孙们流落在外遇到了你祖父,他也必会照看;你无需多想,好好生活,等天下太平时,回去和亲人团聚。”
和亲人团聚这个想法,姜璃从来没有。
但此时老爷子这么说,她点头应下。
老管家拿了竹篮回来,姜璃也没再久坐,道谢辞别之后就离开了。
看着老管家送她出府,李家大爷说道:“这是明辅兄的女儿?”
“他几个儿女我都见过,这个没什么印象。”
李老爷说道:“应该是庶女吧,估计以前没怎么在外面露面。”
“难怪了,明辅兄这是不准备接回去?”
李老爷说:“我给老二写信提了,姜明辅他不承认,只说有缘分的话以后京城一聚,这就是不打算接回去,但你看这眉眼,多像他。”
“难怪您不让我去找她买方子呢。”
“这个福黎方子,是能赚不少银子,可光有卖福黎的银子也承载不起我们李氏一族。”李老爷拄着拐杖起身,李大爷跟在身后。
二人走了许久,李老爷才回头对着儿子说道:“你知道她嫁的那户人家姓什么吗?”
李老爷没说后续,李家大爷却瞪大了眼睛,“这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