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美人与猛兽在内地有24亿,都是因为凌穗岁的路人盘太牛了。我敢说,很多不知道看什么电影的观众都会愿意优先选她的作品,因为即使他们对这个题材不是很喜欢,但至少不反感,当看电影作为约会、社交活动时,贝儿是个好选择。换个演员,绝对没这种效果。
但屠龙者不一样,它的受众就比美人与猛兽广,各种特效在影院和家里看差别很大,这属于值得进电影院看的作品,再叠加凌穗岁的号召力,35亿稳稳拿下】
【而且屠龙者爆cp了呀,我在豆子上刷到好多莫妮卡和骑士,这部电影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什么观众都能吸到】
【只是预测而已,吹得和现在就35亿那样。年冠是349亿,别到时候估高了反被打脸】
【平台预测数据经常变动啊,以亿为单位上下调整零点几是家常便饭,这么小的差距也贷款年冠啊?】
【被楼上提醒,我刚去看了眼,屠龙者最新的预测数据是352亿】
【我一般不会笑,除非真的忍不住】
【哈哈哈哈哈哈你们补药再反向奶了】
【笑死,之前嘲屠龙者没有内地年冠,这本来就已经很荒谬了,现在好了,人家真的奔着年冠去了(摊手)】
【凌穗岁黑粉,一款全自动内娱反向许愿机。每次都是嘲什么,凌穗岁就有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怜爱黑粉,太惨了】
《屠龙者》的票房走势非常喜人,许多之前和凌穗岁约定好,要在社交平台上发影评的朋友们也陆续兑现承诺。
凌穗岁每天除了拍戏,跑宣传,就是看他们的影评,并用账号在下面回复。
这毕竟是要公开发布的内容,每个朋友都写得很认真,但有些人过于认真了。
她问李明煦,这真是你自己写的东西?
“屠龙者与结构主义叙事”——额,她不是怀疑李明煦的文化水平,只是觉得这应该不是他感兴趣的方向。
他在凌穗岁面前很诚实:“经纪人说我写的观后感很像小学生作文,我一看其他人都写的好专业,就、就找了个代笔……”
凌穗岁:“……难道我会拿着红笔,给你的影评打分吗?”
她真是服了这家伙,没事也得给自己找点事出来,这人设是能乱立的吗!她果然没怀疑错!
幸好,李明煦拿到影评后第一时间就找他邀功,还没来得及发到微博上。凌穗岁立刻叫停了他的行为,经纪人也无情地文案换回了他的小学生作文。
骂过之后,凌穗岁又用一句“你的心意最重要”驱散了李明煦心头的乌云,让他重新开朗起来。
虽然他不太聪明,但胜在真心,她还是很爱护这个小弟的。
还有他找人写的这篇影评——凌穗岁跳过仿写他语气的部分,直奔有用的内容。
让她看看,小李为了赢过其他人,到底找人写了什么东西。
影评:对凝视的反击答案(看作话)
【《屠龙者》的剧情线比较简单,把传统走向的故事颠覆式改编也是好莱坞的另一种套路。但如果仅此而已,这部电影就只是一部爆米花爽片,很难撑起两个多小时的叙事体量。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没有把角色进行单纯的善恶颠倒。各种“反xx”的作品,本质上是把坏人换成好人,好人变成坏人,只是对调观众代入的立场和金手指,对故事内核毫无创新。
而在《屠龙者》中,莫妮卡显然不是一个能用“好”或“坏”标签去定义的角色。
冒险者对她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幻术的影响,而电影中关于幻术的设定非常有趣。莫妮卡在和骑士的谈话中提及,她只是满足了他的想象。
顺着这个逻辑,如果她不曾为任何人编织幻境,只是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那在这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影片中,这两部分莫妮卡的形象是需要分开去看的。
电影中男性角色对她产生的幻想,其实非常符合结构主义叙事研究中的四种女性形象,即地母、荡妇、女巫和牺牲者。
地母代表母性、秩序与守护,荡妇则是女性魅力与淫乱,女巫象征着智慧、非理性和破坏,牺牲者是纯洁无辜和悲剧性的代名词。[1]
如果一一对照,就会发现莫妮卡的出场是标准的牺牲者形象。她为镇民报信,为冒险者引路,弱不禁风的她随时都可能倒在屠龙之路上。如果她真的死了,那她以性命铸就的悲剧,将激发勇士们一往无前的力量和决心。
这样的设定听起来很耳熟,实际上它也经常被运用到各类影视作品中。上述四个分类,基本可以概括男性视角作品下的所有女角色形象,在《屠龙者》中,这也是冒险者们对莫妮卡的一切幻想。
他们希望她是完美的牺牲者,最好成为一个玻璃罩子里的标本,才能永远保持她的纯洁无瑕。她应该纯真、美好,时刻保持着为他们奉献所有的觉悟,她是祭品,而他们是享受信徒的供奉与狂热崇拜的神明;
他们还希望她承担母职,像妈妈那样包容、谅解他们的所有过错,温柔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关怀他们,为这些还没断奶的冒险者提供精神母乳,全身心地围着他们打转;
精神慰藉和情绪价值并不是他们想从莫妮卡身上得到的全部,当他们产生性需求时,她也要主动勾引。
这绝对不是他们管不住下半身,而是她浪荡,她淫乱,她自愿并急迫地想要和他们发生关系,伟大的冒险者不过是顺势而为。
如果她做不到这些,如果她让他们发现了现实和幻想的区别,这也绝不是冒险者的错。他们不会反省自己,而莫妮卡就要立刻变得面目可憎。
她变成了邪恶的女巫,她用了一系列阴谋诡计,处心积虑想挑拨离间,还想要杀死他们,并独吞巨龙的财富——这也是他们最想对同伴做的事情。
他们审判她的“恶行”时,极力强调她的破坏力有多强,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为自己接下来的攻击行为铺垫了足够多的理由;
而当他们真的去攻击她时,行动上又是那么轻率自信。出手时多么胸有成竹,下线时就有多狼狈不堪。
这里的对比还挺讽刺,他们说她是邪恶的女巫,潜意识里却坚信她不堪一击,那么他们真的认为她有作恶的能力吗?如果他们相信她有,那他们为何如此轻敌?
她可以强大,但在英雄出场时,她必须被打倒。也许冒险者们在攻击她时,依然抱着这样对她严格要求的幻想。
与其说这是四种形象,不如这是四类满足男性视角各种需求的工具。《屠龙者》用一种直白而讽刺的方法将它展示出来,冒险者们对于莫妮卡的幻想部分,正是长久以来加诸在许多女角色身上的男性凝视。
在这方面,《屠龙者》表现出了它的女性主义色彩。如果只看这些,电影在女权上的主张是非常温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