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如果这人是齐王拓跋嗣,那他应该是一辈子没过过一天苦日子的人。不像拓跋珪当年六岁就面临家国破碎,身为王子却被迫托庇在别人的部落。什么看人眼色被人追杀的事拓跋珪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通通经历过一遍了。
可是拓跋嗣生来就是王长子,而且为了王权不被贺兰部左右,拓跋嗣应该是一路被拓跋珪护着长大的孩子。
可是现在诸葛承眼里的阿拓,吃起饭来就是一副真正吃过苦后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粮食,无论味道好坏都吃得一副狼吞虎咽胃口大开的样子,似乎一点都没嫌弃这些连诸葛承自己都嫌弃的吃食。
要么就是我多虑了,要么就是他是一个绝佳的细作,身为皇子的他居然能在这种细节上也毫不含糊,那就是执意要把身份伪装到底了。那么不同于一般的微服私访来南边体验民情,齐王本人和他背后的皇帝恐怕所图甚大。
“阿拓你是鲜卑人的话,学过鲜卑人的武术吗?”
等到毛小豆和拓跋嗣吃完,大家无聊坐在院子里随便聊聊的时候,诸葛承顺着话题就拐到了这个上面。
“当然,鲜卑人无论大小部落的男儿,从小都是要学武的,我自然也是从小被家里长辈教过。”
“那,比划两招来看看?”
◎二◎
反正在座的都是军人,聊天聊到武力展示环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阿拓不疑有他,接过毛小豆随手递给他的充当长刀的木棍抬手就舞了起来。
阿拓展示的并不是多么精妙高深的刀法,但是一招一式之间也能显示出他扎实的基本功,属于那种毫不含糊的快速杀人技法。这样看来,他能被毛小豆看重直接提拔成亲兵也算是实力使然。
然而诸葛承却注意到了阿拓舞刀时的一个小动作,那就是他收刀时手腕会有不自觉地一抖的动作,这是拓跋珪自年轻时就会有的习惯,当年他和诸葛承解释说这样是为了能够甩掉一点刀上沾染的血迹,方便后续对刀身的保养。
到这种程度就绝不可能是巧合了,那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东西,只有他手把手教养着长大的孩子才会这样原封不动地继承那个习惯。
是的,建康那里的齐王是假的,眼前这个才是真正的齐王拓跋嗣,大魏天赐帝拓跋珪的长皇子。既然他是拓跋嗣,那么他接近小豆子的目的就再明显不过了,北面看来对虎牢关肯定是另有所图,那个盟约一定是个幌子,北面依旧亡我之心不死,几年之内必定南下。
那么,要不要提醒小豆子让他注意防着他身边的这个亲兵呢?
不行,虽然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北面在打虎牢关的主意,但他们的计划是什么,会有什么配合,目标只是司州还是整个南边尚且都不清楚。此刻就提醒小豆子的话,万一那孩子露出什么破绽让齐王看出来,岂不是打草惊蛇坏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