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有些人的心湖之中,也要暗潮汹涌,沉疴般的礁石屹立其中,让它们的主人深陷漩涡。
这些人常常会成为她的书,她在替对方清理礁石的过程中感受到“爱”。
所以她该理解莫余霏的,甚至该感到轻松。
她已经彻底翻开了这本名为莫余霏的书,目录和序章早已进行完毕,接下来就是正文。
阅读的节奏本该是她的职责,但莫余霏却接手了,她很适时地在此时展露出了自己心湖,无需自己去想法设法进入。
接下来对方所有的心理和认知,都是她该去翻阅的,无论扭曲还是诡异。
相比此前学妹的偏执,莫余霏只是把自己换了个人,这算得上什么呢?
作者有话说:
——发生于新历三年,十月十八日下午
片尾
莫余霏的异常不算什么,她该去理解、去配合。
可她却感受到了不悦,她不喜欢莫余霏用表现形式去约束自己,也约束她。为什么呢?再进一步去分析。因为她不满足于将“莫余霏”和“书”划等号了,对吗?
答案她并不确定,只是这份强烈的、情感压过理智的感觉让她沉迷。
这就是喜欢。
思绪转瞬,她看向莫余霏,眸中是前所未有的希冀。
说实话,换位思考,她也不知道莫余霏怎么回答,自己才会满意。
但她就是问了出来。
——我喜欢的是表现形式,还是你呢?
莫余霏反应了很久才答她:“表现形式。”
谭千觅以为她会说些别的,什么都好,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答案。
但唯独不能是这一个,因为这一个酷似事实。
的确,表现形式就足够吸引对方,就像她吸引每一本书的手段一样。
或许只是莫余霏知道她的喜好,而后做出对应的举动,自己就被吸引了,“喜欢”应运而生。
起伏的心绪缓缓落下,也许喜欢的确会让人犯傻。
她顺着说:“也是,你要是用现在这个形象去见我,我们就不会发展成这样了。”
沉默寡言,直来直去。
莫余霏承认,“要能言善辩,要细腻温和,要略微不正经,要有一些固执的习惯,这样才能吸引你。”
她说的是事实,谭千觅承认,但她的心中如有火烧,泛起一圈圈细密的水泡,不碰会痒,碰了会破。
思考了两秒,她决定压下这种套路一般的“喜欢”。
她不能试图进入这本书,安静看着就足够了。至于书中要谱写何种故事,不是她该做主的。
那就轻松了啊。
“你说得对。”她身子一歪,靠在莫余霏身上,腿搭在沙发边上,悠哉游哉道:“不过没想到你这么了解我啊,这得是你见我之前就要知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