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从那之后,我面对“感觉”的第一反应就是理解,而后直击核心。三个月前或许还只是习惯,三个月后已经成为了本能。
看到一个点,就能推断出一个面、构造出一个空间。
她开心是因为什么?怎么做能让她开心、让她难过、让她心里发胀不舒服但还不能反击我。
他们做出这些啼笑皆非的行为是为什么?认同感?好胜心?或是别的。
这些从前无意识使用的技能越发娴熟。
于是“和人相处”就开始变得无聊。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人与事来来往往,从未与我相逢。
做出特定的举动,就能产生固定的影响,和做的人无关,和我无关。
理解,过多的“理解”织成一张网,名为直觉。而感觉,则是一个又一个泡沫般的情绪。
它们一同构筑了我,带着我感受外界,带着我看清本质。
后来我学会了感受“感觉”,而不是被它失控时淹没,也学会了掌握“直觉”,不至于觉得一切都漆黑无望。
我已经能让它们同时完美而融洽地存在了。
它们搭配发力。
感觉让我的共情能力极高,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表象所蕴含的情感。
直觉让我的洞察能力不俗,无需思考就能看到冰层下的暗流涌动,以及所谓真谛是否为真。
于是更无聊。
世界与我似乎隔了一层无形的膜,我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学姐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她的家庭更加破碎,家暴、赌博、欠债,一个不落。
如同我之前被沈盈月吸引一样,我又被她吸引了。
或者说我只是喜欢观察别人,捕捉到不同寻常的人就会觉得有趣,于是不断分析,过程中就会靠近。
我发现她不具备“直觉”“感觉”混合双打的能力,她被那些苦难压着,连喘气都做不到。
她和普通人不同,这是我靠近她的最初动力。然而越靠近,就越能发现她的痛苦。
我的家庭算不上幸福,但也不至于残破至此,也许正是因此,我才得以冷眼旁观,眷顾我的才会是直觉,而非纯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