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没有经历过事,总不能还不如几个孩子。”王月菊叹口气,又道:“当初我爹说我亲生父母当时在部队也是有些职务的,要是到现在他们还活着,说不定也是有些权势的。”
说到这儿她又苦笑,“也说不定早就不在人世了,或者人家早就忘了还有我这个人。唉,还是靠我们自己吧。”
顾建国揽上她的肩膀,轻声说:“这两年家里的生意忙,等不是很忙了,我们就找找。当初我答应爹给你找亲生父母的。”
“找到又能怎样?没有从小长在身边,也亲不到哪里去。”王月菊对这事儿并没有太大的执念。
那你折腾个什么劲儿?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顾思晴就发现今天的早餐特别丰盛,而且都是她喜欢的。顾建国同志和王月菊同志对她的态度,真是比春天都温暖,甚至有些炽烈了。
顾思晴有些不适应,倒不是平常他们对她不好,而是被这样特别关照,很别扭。
“小四,尝尝这个,”王月菊夹了个刚炸好的小鱼给顾思晴,然后道:“尝尝怎么样,好吃了妈还给你做。”
顾建国也笑的很慈爱,“就是,多吃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顾思晴:“……要不你俩打我两下吧,你们这样我真不适应。”
一腔疼爱之情的王月菊和顾建国:“……”
“快吃,吃完赶快去上学。”王月菊啪的一声把筷子里的炸鱼放在顾思晴的碗里。
“这就对了,您这样我舒服。”顾思晴笑着把炸鱼放在嘴里嚼。
王月菊和顾建国都忍不住笑。
刚吃完饭,韩正平就推着自行车过来了。跟顾建国和王月菊打了招呼,就带着顾思晴去上学了。
看着两人背影,王月菊问顾建国:“正平真的要去留学?”
顾建国嗯了一声。
“这出国了还能回来吗?都说国外好着呢。”王月菊又道。
虽然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但人都会变,在国外一呆就是好几年,谁知道会不会变啊。
顾建国皱了下眉,“孩子还小,什么事都说不准。”
王月菊叹口气,可不就是说不准。
顾建国转身回屋,嘴里说:“小四跟普通的小孩儿不一样,她心里明白着呢。你不用操心。”
进了厨房,看到餐桌上的碗筷,他扭头看着王月菊说:“要不请个保姆吧。”
王月菊进了屋,也看了眼餐桌上的碗筷,道:“现在家里就我们三个,能有多少家务活?你随手就干了。”
嘿!什么叫你随手就干了?意思是说以后这些家务都归他了?
虽是这么想,但顾建国还是动手收拾桌子上的碗筷,然后拿到水池边去洗。
顾老板在外边管着几十号人,回家一样得洗碗。
王月菊也没真什么都让他干了,开始擦桌子收拾屋里,嘴里还说:“这家务活看着没多少,做起来也累。你想想,以后四个闺女结婚了,男人回家就看报纸喝茶,她们下班回家还得干这干那,你心疼不心疼?”
顾建国低头洗着碗不说话,就听王月菊又说:“所以,你起带头作用,把家务活包了。以后咱家的闺女不做家务也有底气,她们能说,我妈在家就不做家务,都是我爸做。”
顾建国:“……”
这话你自己绝对想不出来,肯定是小四教给你的。不过,这话听起来不好听,但还是有道理的,顾建国同志决定为了闺女,干了!
国家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全国各大高校都没有保送政策。倒是在去年的时候,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相继给出保送的名额。
不过要求十分严格,如像韩正平那样得了奥数、物理、化学等比赛的冠军。或是在体育方面有优异的成绩,再者就是烈士子女之类的。
顾思晴这种出过书,在文学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保送,前几年都没有出现过。因为国内中学生写作方面的比赛很少,而且能出书的高中生几乎没有。
京大负责保送审核的老师,看到栗州一中的保送申请后,忍不住跟同一办公室的老师说:“往年的保送,文学类的学生几乎没有,没想到今年有两个。”
那位老师听了后也惊讶,问:“都谁啊?什么条件。”
“两个都挺有名的,一个是京都的文学天才少女邵云涵。”
“我听说过,出过两本书是吧。据说出身也好,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杂志编辑。”
“是她。”
“另一个呢?”
“另一个也出过两本书,还上过报纸。”负责保送的老师道:“而且据说她的书很畅销,光版税就拿了六万多,这还是一本书的第一笔版税。”
“这事儿我听说过,”这位老师还忍不住笑,“我家那位听说这事儿后,还让我出书来着。不过奇怪的是,在京都怎么没有见过她的书?”
“我也很奇怪。不过她的学校倒是寄过来了,你看看。”
那位老师翻开看,过了一会儿说:“其实用通俗的文字表达出思想,比华丽的语言更不容易。一个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很不容易了。”
负责保送的老师点头,“确实,这两本书虽然文字通俗,但表达的思想一点不简单,而且还贴近学生的生活。估计这也是这两本书畅销的原因。”
“看你对她这么高的评价,是能通过啊!”
“那是肯定的。我还等着我们京大出两个大作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