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2/2)

电影院内的谈话声、闲聊声,甚至咀嚼爆米花的声音都比原先低了。

然而,柏千山所面临的现实,却是一片荒凉的土地与简单到让人忍不住发笑的设施——在遥远的异国,柏千山拥有一支独立的团队、拥有一批最顶尖的设施,国内的负责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看向柏千山的目光都带着不好意思。

可尽管条件差,柏千山所享受到的却已经是最好的了。

这里的人们真挚而温暖,有使不完的力气,有对他的最诚挚的热情,没有人会歧视他,把他当成外人,他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而除了柏千山之外,项目里同样有着其他天才,只是他们没有迫不及待逃离这片土地,而是留了下来,在贫瘠的生活中贡献自己的大脑与智慧。

《无畏人生》的节奏并不快,不是那种突突上来将一大串信息灌输给观众的电影,也没有刻意煽情。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郑骁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真实。

角色间的互动有、柏千山投入学术的专注甚至急切也有,都不是蜻蜓点水,或是将某个角色当成背景板,在刻画主角柏千山的同时,也刻画了和柏千山一样在基地默默无闻、却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人。

他们不是普通人印象中模糊的“奉献者”,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投篮比赛输给对头惨获第二,就天天比对方早起一小时练跳高。

还有不远万里从家乡看望儿子的父亲,父子二人只能在一个不相熟的农户家里见一面,父亲带来了母亲缝制的棉衣鞋袜,带来了特意找村里人换的细面,还有攒了许久的肉,腌成咸肉带过来。

儿子带着棉衣鞋袜回去,脱了鞋,脚上那双袜子五个趾头只有一个没破洞,和烂了没有任何区别。

家里人带来的吃的,则是在何处分一分,大家都舍不得多要,只拿着勺子珍惜地尝上一口。

尝着尝着,眼泪就掉进了碗里。

苗植导演没有刻意去渲染爱,哪怕在主角柏千山身上,他也很少用直白台词去展现主角的情感,大多是从侧面去描摹,唯一的一次,是柏千山给老师的信里写道,“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都不爱,还有谁会爱它?”

远在大洋的老师曾数次写信劝他回来,柏千山都拒绝了。

在其他角色身上也是如此,父亲没有说想儿子,母亲也没有说,母亲的爱在一针一线里,父亲的爱,则在一班一班的转车,从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到市里,到更远的地方,鞋底都被磨出了一个洞。

不管是媒体,还是后来人,都只会强调牺牲与奉献,好似这些人自出生后就自动成为了了不起的人,可对于这些人的鲜活、他们更细更深的遭遇,描摹显然还不够。

郑骁觉得,《无畏人生》这部电影像是把这些真实的人物和史料联系在了一起,搭建了一座桥,让普通观众能够看到桥对岸的这群人们,让普通观众更愿意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