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大家已经都知道的福寿螺,还有一些放生喜欢放的龟类。”
【真的!这不是笑话,要严厉抵制放生入侵物种!】
【有些人是真的不怕孽力反噬,之前我制止,还被骂了】
“不仅放生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出国回来,没事也别带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特产,有些带回国内,是真的会引起大麻烦的!”
【2024年了,怎么还有人不相信张骞精选和郑和严选?没被他两带回来的,是真的不好吃,没事就不要尝试了啊!】
张骞和郑和:???
网友们的弹幕放上去,张骞精选和郑和严选就进入了古人的脑海。
汉武之后的人都知道张骞,对比张骞,大致也猜测到了郑和是什么样的身份。
所以张骞精选和郑和严选是什么?不好吃,难道是食物?
始皇立刻有了兴趣:“他们是在域外找到了适合耕种的可以食用的种子?”
别管是什么食物吧,只要能种植,还有华夏人不感兴趣的?
和始皇一对一联系的工作人员小秦:【始皇您说的没错,就是农作物种子】
始皇继续追问:“有哪些种子?有什么用处?”
【嗯,有比蓖麻更适合御寒的植物种子,也有能够产油并且产油量不错的植物种子】
衣食住行,这已经包括衣食了。
【除此之外,国外还有亩产能够达到千斤的、可以作为主食食用的植物】
小秦这可不是假话,郑和那个时代,虽然尚且不能跨洋旅行,但是国外是不是有?小秦又没说是张骞和郑和带回来的,有什么问题?
始皇听闻之后,异常激动。
小秦泼冷水:【按照你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打败匈奴之后可以获得油料作物和纺织作物,但是亩产千斤的粮食就很难了】
【与其考虑这些,不如想想怎么合理开发南方和百越,争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秦没有说一年三熟,主要是因为秦朝时期气候并没有现代那么炎热,而且科学种植需要的农人知识水平和肥料都不够,说一年三熟,以秦始皇做什么都要第一的卷王性格,小秦怕他会把农官们都砍了。
研究不出来结果要砍研究人员什么的,实在是太有压力了,但哪怕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有时候就是欠了点运气,小秦可不想造成这样的悲剧。
秦始皇听了小秦的话,原本明亮的眼神又锐利了起来:“你们的条件,朕不可能答应。”
祖龙绝不是屈居人下愿意听别人安排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