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2/2)

诸葛亮微笑,“希望来得不算太晚!”

他一到淮扬,就找到林、俞两家的盐场,做实地调研。

盐田建设中,也给出了一些意见。

选择这两家,是因为对林荣、俞承印象比较好,觉得他们思路通透,为人务实。

俞承和林荣齐声笑道,“不晚,不晚!”

他们等的就是诸葛亮,见他到来,便下令开挖。

管事小跑着去传令。

便有盐工扛着锄头、木铲,沿着盐田至海边的沟渠,依次打开一个个土坝。

这些沟渠、土坝,还是诸葛亮教他们构筑的。

他以前也没接触过这种事情,但眼睛一看,心里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一个土坝被打开,海水便顺着沟渠,流到蒸发池里。

约莫一个时辰,所有蒸发池蓄满海水,盐工们又将土坝堵上。

林荣吁了口气,擦擦头上的汗,对诸葛亮道,“天气太热,校尉先回罢,我们在这儿看着就行。”

诸葛亮也抬手擦汗,“无妨,我也没别的事儿。”

看一眼祢衡,笑道,“正平兄,你若累了,就先回住所。”

祢衡一张脸晒得通红,倔强地摇头,“不累,不回。”

他也想看看,这盐是怎么晒出来的。

俞承看着波光粼粼的盐田,神情有些恍惚,“五、六天就能出盐?”

他不是怀疑宸王的制盐新法,若有一丝怀疑,都不会花高价购买。

是这件事情本身,太过匪夷所思,超过了他的认知。

诸葛亮:“阿姐说过,如果阳光很烈,两、三天就能出。”

俞承:“出多少?”

诸葛亮坦率地道,“我也不知,没见过。”

但出盐是必然的。

他相信阿姐。

说话间,又有一群人走来,是附近盐区的盐商。

都是知道林、俞两家今日海水入池,特意过来观看的。

说是“附近”,其实也不是很近,但为了偷学点经验,他们愿意费这个力。

一群人在海滩上待到天黑,没看出盐田里的海水有什么变化。

倒也不慌,都知道没那么快。

第二天,海水少了些。

第三天,诸葛亮感觉海水似乎变得有些浓稠,从盐田旁边的灌木丛里,折了一小段枝条丢到池中,没有漂浮起来,便知道还不行,得继续晒。

第四天上午,诸葛亮又折了一段枝条丢进去,浮上来了。

忙叫盐工打开池底的土坝,让卤水流入结晶池。